碗蓮一般是用種子泡在水里發芽,發芽期間水高度至少3、4cm,讓種子、莖一直浸在水里,莖尖部會長到水面,然后葉片展開浮在水面,這個葉子叫做浮葉。發芽期間需要陽光充分照射,越曬長得越快,水溫20-25℃長得很快,種子出芽需要3-7天,出芽后一周第一片浮葉展開,生長速度跟溫度有關。當第一片浮葉展開,第二個芽長得較長時候,根大概長到2-4cm,這時候就可以移植到盆里。土要提前泡好,土用園土就行,園土就是種菜的那種土,或者小區綠化用土。盆里先扔一把餅肥,餅肥市場有賣的,例如芝麻餅肥,然后放園土,再倒入事前晾好的水,自來水晾1-3天,消除氯氣,攪拌成稀泥,撈去浮沫,靜置1-2天,倒掉表層水,因為這水渾濁,加入清水,靜置半天,水清后移植碗蓮,把碗蓮根按入盆中間泥面,葉片浮在水面即可。盆直徑30cm以上最好,高度至少15cm,泥面距離盆上沿5cm左右,水高度2-4cm即可。
碗蓮,也稱為缽蓮、盆蓮,為一種供陳于室內案桌之上,以美化居住環境的荷花。根據本地碗蓮種植者的實踐,養好碗蓮應把握“六字訣”,現簡述如下:一是“保”。即保護好頂芽,在栽種入碗內或分藕時特別要注意保護好種藕的頂芽,不能碰傷或損傷,否則出葉緩慢,甚至不出葉而致藕腐爛。二是“碗”。即栽植容器,應選適當大些、深些的容器,碗小裝的營養土少,不能使植株得到充足養分,容器淺容不下伸展的須根,也長不好。有條件的最好選用口徑25厘米、高約20厘米的小圓缸。三是“光”。
即應給予充足的陽光,養花者常只顧把碗蓮放置在室內裝點環境和欣賞,長時間放在室內使它見不到陽光,忘記了它是喜愛充足陽光的植物,只有光照充足,才能生長良好。四是“水”。應根據植株生長的不同時期掌握供水量,碗蓮初栽時,水不宜多,水多了會降低溫度,不利小苗生根發育,且影響其呼吸透氣,甚至造成爛根,在植株葉片長大時,碗中應逐漸加灌清水,才能適應其葉片浮于水面進行光合作用的需要,否則會出現葉邊焦枯萎黃的現象。?
五是“肥”。即注意適量施肥,其屬喜肥植物,若缺少肥料,則生根長葉緩慢,缺乏生機,所以栽植前盆土中應拌入少量腐熟餅肥或豆麩、花生麩作為底肥。但因為碗蓮容器小,植株小,若施肥過量,會出現光長葉不開花的現象,甚至植株死亡。若發現施肥過量時,應勤換水,以漂去部分肥液,使其淡化。六是“疏”。即摘葉片,若出現葉片長得過多過密時,可適當摘去部分葉片,以利植株呼吸透氣,也有助于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