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珍稀野生動物及其所在地如下:
1、大熊貓:大熊貓棲于中國長江上游的高山深谷,為東南季風(fēng)的迎風(fēng)面,氣候溫涼潮濕,其濕度常在80%以上,它們是一種喜濕性動物。
大熊貓生活的6塊狹長地帶,包括岷山、邛崍山、涼山、大相嶺、小相嶺及秦嶺等幾大山系,橫跨川、陜、甘3省的45個縣(市),棲息地面積達20000平方公里以上,種群數(shù)量約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內(nèi)。
2、朱_:朱_生活在溫帶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帶,大多鄰近水稻田、河灘、池塘、溪流和沼澤等濕地環(huán)境地帶。朱_在野生環(huán)境中非常喜歡濕地、沼澤和水田。喜歡棲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的高大的樹上。
3、金絲猴:黔金絲猴僅見于貴州梵凈山。滇金絲猴分布于瀾滄江與金沙江之間云嶺山脈主峰兩側(cè)的高山深谷地帶,向北延伸達西藏境內(nèi)的寧靜山脈,包括云南德欽縣、維西縣、麗江、劍川縣、蘭坪、云龍縣等縣,以及西藏芒康縣境內(nèi)。
川金絲猴布于四川、陜西(寧陜)、湖北及甘肅,深居山林,結(jié)群生活。緬甸金絲猴國外分布于緬甸克欽州東北部,國內(nèi)分布于中國高黎貢山地區(qū)。怒江金絲猴分布于中國怒江地區(qū)。越南金絲猴僅分布于越南北部宣光省和北太省之間石灰?guī)r山地的低海拔亞熱帶雨林中。
4、白頭葉猴:白頭葉猴的棲息地位于中國廣西南部的亞熱帶植被繁茂的巖溶地區(qū),這里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形,石山連綿、山峰挺拔陡峭,懸崖絕壁、巖溶溶洞隨處可見,為其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
5、羚牛:羚牛是一種高山動物,棲息于高海拔的高山懸崖地帶。由低至高依次生長著常綠落葉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和高山草甸灌叢,海拔愈高條件愈酷,氣候也愈冷。
6、白鰭豚:從三峽地區(qū)的宜昌葛洲壩上游35千米處,一直到上海附近的長江入海口,包括洞庭湖和鄱陽湖在內(nèi),全長約1700千米的江水中都有白_豚的分布。后來僅局限于長江中下游及與其連通的洞庭湖、鄱陽湖、錢塘江等水域中,尤以湖北省沙市以下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蘇的長江段為多。
7、黑頸鶴:主要棲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草甸、沼澤和蘆葦沼澤,以及湖濱草甸沼澤和河谷沼澤地帶。是在高原淡水濕地生活的鶴類,是世界上唯一生長、繁殖在高原的鶴。
8、揚子鱷:揚子鱷主要分布在中國長江下游地區(qū)的湖泊、水塘和沼澤中。揚子鱷喜歡棲息在湖泊、沼澤的灘地或丘陵山澗長滿亂草蓬篙的潮濕地帶。
9、大鯢:娃娃魚,兩棲綱,世界最大的兩棲類,我國特有,棲息于山地溪流,晝伏夜出,捕食魚蝦昆蟲,體外受精,廣布我國,以華中和華南多;叫聲類嬰兒。
擴展資料:
一些國家或地區(qū)視為瀕危物種的野生動物,在另外一些國家或地區(qū)可能并不視為瀕危動物。一些種類的瀕危動物在得到了有效保護、其野生種群數(shù)量明顯上升、不再有滅絕危險時,也可以退出瀕危動物的行列。
瀕危動物現(xiàn)狀
1、瀕危動物的存留地
中國國土面積雖然遼闊,但由于人口眾多,活動范圍廣,使許多珍貴的野生動物被迫退縮殘存在邊遠的山區(qū)、森林、草原、沼澤、荒漠等地區(qū),分布區(qū)已極其狹窄。被分割成互不連接的獨立群體,近親繁殖,品種日益退化。
2、瀕危動物物野外數(shù)量
瀕危動物的種群數(shù)量稀少,而且繼續(xù)呈下降趨勢。大型動物種群個體數(shù)少,瀕危程度高,數(shù)量減少較快;小型動物種群個體數(shù)較多,瀕危程度尚低,野外數(shù)量減少稍慢。動物分布區(qū)域或活動區(qū)域窄的,數(shù)量下降較快,分布區(qū)域狹窄或活動區(qū)域?qū)挼模瑪?shù)量下低較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國瀕危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