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大白菜葉斑病。
1、癥狀:
中央部由褐色變為灰白色,周緣為淡黃色的暈圈,葉背的病斑周緣濃綠色,后期病斑變白色、半透明,最后破裂穿孔。
2、原因:
主要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隨病葉遺留在土壤中、種子上越冬。來春侵染植株。發病植株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病部能產生大量的孢子,通過氣流或雨水沖濺傳播,引起再侵染。病菌在白菜類蔬菜生長季節均可浸染,秋季多陰雨和溫暖的年份發病嚴重,早播的大白菜受害最重。
3、防治方法:
發病初期摘除少量病葉后,呆噴射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50%多菌靈500倍液,80%炭疽福美500倍液,1:1:400的波爾多液或抗菌劑“401”600到10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二至三次。
擴展資料:
大白菜形態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常全株無毛,有時葉下面中脈上有少數刺毛。基生葉多數,大形,倒卵狀長圓形至寬倒卵形,長30-60厘米,寬不及長的一半,頂端圓鈍,邊緣皺縮,波狀,有時具不顯明牙齒,中脈白色,很寬,有多數粗壯側脈。
葉柄白色,扁平,長5-9厘米,寬2-8厘米,邊緣有具缺刻的寬薄翅;上部莖生葉長圓狀卵形、長圓披針形至長披針形,長2.5-7厘米,頂端圓鈍至短急尖,全緣或有裂齒,有柄或抱莖,有粉霜。花鮮黃色,直徑1.2-1.5厘米;花梗長4-6毫米。
萼片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5毫米,直立,淡綠色至黃色;花瓣倒卵形,長7-8毫米,基部漸窄成爪。長角果較粗短,長3-6厘米,寬約3毫米,兩側壓扁,直立,喙長4-10毫米,寬約1毫米,頂端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大白菜葉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