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桃膠。由桃樹上分泌出來的桃樹油經化學反應而制得的淺紅色黃色粘稠液體,經進一步干燥,粉碎為固體顆粒狀,是一種淺紅色黃色透明的固體天然樹膠。
于夏秋采收,其成分與阿拉伯樹膠大致相同,天然桃膠性狀大小不等,有的混有雜質,假桃膠顆粒大小相等,沒有雜質,沒有淡淡的清香,大家注意鑒別。
桃膠的分泌主要由于桃樹樹干受損或者被真菌感染產生,是桃樹的自我防衛機制,一般果農稱其為流膠病,高發于每年的6月至8月,其由真菌引。
降雨會使病菌擴散,隨著氣溫上升,樹體流膠點增多,病情逐漸嚴重,流膠部位易被腐生菌侵染,使桃樹皮層和木質變褐、腐爛,致使樹勢衰弱,嚴重時,枝干或全株會枯死。
擴展資料一、分布
桃原產我國,各地普遍栽培。山桃分布于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河南、四川、云南等地。
二、形態特征
凍狀膠體顏色逐漸變成淡紅色。如果天氣干燥,膠狀物轉變成淡紅色堅硬膠塊呈結晶狀,粘附于枝干表皮。雨后流膠量大并且膠大多數在干后呈淺黃色或白色透明固體。
因為暴雨使桃樹吸收大量水分,把體內膠質稀釋后,第一批流出來的膠呈淺黃色或白色透明樹膠,此種膠質營養成分含量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桃膠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桃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