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樹木的挖掘過程中,大量的須根被挖斷,甚至連主根也只能留一部分。然而,樹根是根據樹木的需要而生長的,也就是說,樹干、樹枝、樹葉所需要的養分越多,樹根就長得越長、越多。
一旦樹根受到損傷,就難以供應樹干、樹枝、樹葉生長的需要。而當一棵樹從原來的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后,需要有一段適應的過程,而在這段時間內,樹干、樹枝、樹葉照樣需要養料和水分來維持生長。枝葉越多,養料、水分也就消耗得越多。
當根系功能尚未完全恢復時,水分和養料的供給入不敷出,樹木就會枯死。因此,移栽樹木時必須截去部分甚至全部枝葉,才能防止樹干本身養料和水分的散失,確保樹木成活。
擴展資料:1、一般大樹帶有完整的土球,在移植過程中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移植后又精心養護,在任何時間都可以移植大樹,但在最佳時間移植,不但栽植成活率高,又可節省栽植費用,降低大樹移植成本,并方便日后的正常養護管理。大樹移植的時間,是依據樹木的生物學特性和當地的氣候條件來決定的。
2、早春是大樹移植的最佳時間,此時樹液開始流動,土溫回升,挖掘時損傷的根系容易愈合和再生,樹體開始萌芽而枝葉尚未長成,樹體蒸騰量小,栽植成活率高。
3、盛夏由于樹木的蒸騰量較大,此時移植大樹不利于成活,必要時可采取加大土球、加強修剪、樹體遮蔭、灑水等措施,盡量減少樹木的蒸騰量。在北方的雨季和南方的梅雨時期,由于陰雨連綿,光照較弱,空氣濕度較大,有利于移植成活,可帶土球移植一些針葉樹種。
4、深秋也可移植大樹,這個期間,樹木雖處于休眠狀態,但是地下根系尚未完全停止活動,故移植時被切斷的根系仍能進行愈合,給來年春季發芽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大樹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