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梔子
梔子是秦漢以前應用最廣的黃色染料,梔子的果實中含有酮物質梔子黃素,還有藏紅花素等,用于染黃的物質為藏紅花酸。古代用酸性來控制梔子染黃的深淺,欲得深黃色,則增加染中醋的用量。
用梔子浸液可以直接染織物成鮮艷的黃色,工藝簡單,漢馬王堆出土的染織品的黃色就是以梔子染色獲得的。但梔子染黃耐日曬的能較差,因此自宋以后染黃又被槐花部分取代。
2、紅花
古代可以染紅色的染料雖然還有茜草,但茜草為土紅、又需要較為復雜的媒染工序,而紅花所染為“真紅”,而且可直接在纖維上染色,故在紅色染料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紅色曾是隋唐時期的流行色,唐代李中的詩句“紅花顏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形象地概況了紅花非同凡響的艷麗效果。
3、蓼藍
蓼藍是一些地區主要天然植物藍色染料的原材料,苗、侗、瑤、布依等少數民族大量使用蓼藍加工扎染和蠟染民族工藝品等。
蓼藍喜溫暖和濕潤的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壤土、粘壤土和沙壤土,粘土次之,沙土,砂礫土不適合蓼藍生長,蓼藍在高燥地生長不良。
4、藍草
染料藍草是指可以制造靛藍染料、用于染布的多種植物的統稱,跟花卉蘭草不可混淆,二者外觀、科屬、成分、名稱完全不同。其實藍、藍草是古代的叫法,近代民間一般都統稱其為藍靛。
5、薯莨
過去薯榔除了用來染衣服及紗線外,也大量地用來染棉麻編制的魚網,這主要是因薯榔富含單寧酸及膠質,染色之后能加強纖維韌性,并防止海水腐蝕魚網纖維之故。另外,先民也以薯榔鞣制皮革,據說也曾有不小的產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蓼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紅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梔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藍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薯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