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狀花序具多花,花序軸纖細,下垂,長7-25厘米;苞片狹,不超過花梗長度,宿存;花梗長2-3毫米,花托頂端杯狀,花常由此脫落;下面1對小苞片宿存,寬三角形,急尖,透明,上面1對小苞片淡綠色,比花被短,寬橢圓形至近圓形;花直徑約5毫米。
花被片白色,漸變黑,開花時張開,卵形、長圓形至橢圓形,頂端鈍圓,長約3毫米,寬約2毫米;雄蕊白色,花絲頂端在芽中反折,開花時伸出花外;花柱白色,分裂成3個柱頭臂,每臂具1棍棒狀或寬橢圓形柱頭。果實、種子未見。花期6-10月。
藤三七是落葵薯別稱,又稱川七、藤子三七,小年藥,土三七,藤七,馬德拉藤,洋落葵,部分地區民間亦稱其為“云南白藥葉子”。
擴展資料
生長習性
1、云南白藥葉子具有較強的濕潤性、抗旱性和抗濕性,對土壤有較強的適應性。根系較淺,主要分布在10cm以內的土層中。好氧生根強,在莖、藤的枝條上容易發生氣生根。因此,選擇通風良好的砂壤土較為合適。
2、云南白藥葉子氣候較溫暖,適宜溫度17-25攝氏度,在華南地區常年生長。具有較強的耐寒性,能承受0℃以上的低溫,但會造成霜凍。云南白藥葉子地上部分在-2攝氏度以下會凍死,但地下部分的塊莖或珍珠芽可以在明年發芽。
3、35℃以上高溫生長不好,炎熱夏季三七生長緩慢,葉小,產量低,品質差。生產實踐表明,在充足的水分和遮蔭條件下,植物能順利地度過夏季。三七的光照要求和耐蔭性較差。遮蔭棚生長良好,遮蔭率約45%。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藤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