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烏鴉反哺
在小時候,烏鴉母親含辛茹苦喂養小烏鴉長大。
小烏鴉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后,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或者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并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烏鴉反哺”。
2、鱷魚與牙簽鳥
兇猛的鱷魚當飽餐一頓后,就會在河邊閉目養神,或爬到沙灘上沐浴陽光。這時,常常有許多牙簽鳥在它背上飛來飛去,好像在跟鱷魚親切交談。
當鱷魚酣酣入睡時,牙簽鳥卻毫不客氣地拍打著翅膀,將它從甜夢中驚醒,鱷魚便百依百順地張開大嘴,讓牙簽鳥飛到口腔里,去啄食它牙縫中殘食剩飯。牙簽鳥迅速地把嵌在鱷魚牙齒縫間的魚、蚌、蛙、田螺等肉屑一一啄取吞進腹內。
3、麋鹿與喜鵲
平日里,當麋鹿休息時,小鳥喜歡落在麋鹿的身上,其實它們是為了啄食麋鹿皮膚上的寄生蟲,它們幫助麋鹿解決了惱人的寄生蟲,自己也飽餐了一頓。而對于麋鹿來說,喜鵲較麋鹿聽覺更敏感,也更警覺,一旦出現未知情況,喜鵲可以起到“提前預警”的作用
4、清道夫與鯊魚
清道夫是雜食魚類,吸食藻類、底棲動物和水中的垃圾,也能大量吞食魚卵和魚苗。在水族箱中常吸附在石塊上、玻璃上穩定身體和吸食藻類,也尋覓底棲動物(如水蚯蚓),是水族箱中忠實的“清潔工”。
因此,清道夫會以鯊魚牙齒上的污垢為食物,不僅會幫助自己填飽肚子,還會幫助鯊魚等食肉性動物,除去身上的以及牙縫里的寄生蟲和苔蘚。
5、蜜蟻吐食
美洲有一種蜜蟻,遇到蜜源植物時,就把肚皮吃得脹脹的。但并非自己一飽了事,而是在飽餐之后立即趕回去,見到沒有進食的伙伴便主動吐出蜜來,讓它們充饑,有時自己吐得腹中空空,也在所不惜。
蜜蟻將蜜儲存在自己的身體內,體內灌滿了由群內其他工蟻采集來的花蜜。蜜蟻用作采集器或儲蜜罐的器官實際上是一個消化器官,是前腸的一部分,能迅速膨脹成一個大圓球。
其他螞蟻的消化器官外都包裹了一層外骨骼疊片,使其無法隨意膨脹,而蜜蟻的胃則能膨大到一顆葡萄那么大,這說明蜜蟻的消化器官外包裹的外骨骼疊片相對較少。在食物不足時,蜜蟻能將花蜜反芻給群內的其他蜜蟻。對于生活在干旱環境的生物來說,食物尤顯重要。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一鹿有喜”——看動物世界里的好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