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叫白鳳菜。
片仔癀草學名叫白鳳菜,菊科菊三七屬,分布在臺灣的臺北、基隆、淡水宜蘭新竹、臺中、臺東及花蓮等地,漳州地區(qū)也有廣泛分布。
片仔癀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近葶狀,高25-50厘米,葉片橢圓形,肉質(zhì),長4-6厘米,寬2-4厘米,頂端鈍,邊緣有波狀小尖齒,兩面被貼生短毛。
小花伸出總苞,花冠黃色,長14-15毫米。片仔癀草生性強健,對栽培土質(zhì)要求不高,以肥沃的沙質(zhì)土壤為最佳。排水、日照條件需良好。喜歡高溫環(huán)境,生長適溫20~30℃。一般生長在平原及低山陰濕處。
擴展資料:醫(yī)學應(yīng)用
主入肝、肺、腎、大小腸諸經(jīng),有消炎、解熱、解毒、利尿、降血壓等功效,主治肝炎、肝硬化、肺炎、肺癌、高血壓、感冒、發(fā)燒、腎臟炎、水腫、便秘、腸炎、兒童日本腦炎,外敷刀傷、創(chuàng)傷、跌打損傷、毒蟲咬傷和無名腫毒。
食用價值
白鳳菜性涼、味甘淡、無毒,莖葉肉質(zhì)脆嫩肥厚,因其具有密實短絨毛,所以比較吃油,炒食加些蔥油酥,或以肉絲一起作菜,可增加美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白鳳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