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旱稻分春播和夏播,春播可在4月中旬至5月中旬進行,以5月中旬為宜。夏播在6月15日前播種為宜,越早越好。
在前茬為麥類、油類先等夏熟作物時,應搶茬及早播種。若前茬未能及時收獲,可采用間套種植法,以在前茬收獲前2~3星期播種為宜,要保證足墑播種。
播種方式分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
(1)條播行間距為24~30厘米。也可穴播,行距為24~28厘米,穴距為15~18厘米,以1.6米為1個種植帶,畦面寬1.3米,種6行旱稻,畦埂寬30厘米。
播種方法有機播、人工撒播兩種。
機播可以用小麥精播機,重新調整下種量后,直接進行播種,播后及時鎮壓。若在麥后直播,可在耕翻滅茬后,用小麥精播機播種。也可以采用免耕直播法,用“農哈哈”玉米點播機,重新調整播幅、播量后,直接帶茬播種。
人工撒種,可用犁開淺溝,在溝內撒種,播后覆土2~3厘米厚。如果土壤墑情好,又在雨季中,播種量要少些,春播每1/15公頃一般4~5千克,基本苗9萬~11萬。夏播每1/15公頃5~6千克,基本苗10萬~12萬。
出苗后及時查苗、補苗。在2葉1心時,采用間密補稀法,彌補缺苗。
(2)采用育苗移栽法,可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水源方便、土質疏松的菜園地作育苗床,然后作畦,畦寬1.64米,畦內灌足水。將經過浸種消毒的種子均勻地撒于畦面,最后撒1層薄細土,以蓋住種子為度。播后要勤灑水,以防種子落干。
出苗后要進行煉苗。每畦用種量2.5千克,種田比為1:40,每畦可栽1/15公頃大田。旱稻育苗移栽,秧齡一般掌握在25~30天,葉齡3.5~4.5片。每1/15公頃大田。每1/15公頃栽種2萬~2.5萬穴,每穴4苗,行株距為24厘米x13厘米。帶土起苗后,用梨開一淺溝或用小鏟子挖穴移栽,移栽深度以剛好埋住根部為宜。移栽時,要灌1畦,栽1畦,不要先栽后灌。
旱稻又叫陸稻。由水稻在無水層的旱地條件下長期馴化演變形成的一個生態型作物。適應在旱地栽培,也能在水田或洼地種植,主要分布在夏季雨水穩定但缺乏灌溉條件的旱地、山坡地,或春旱而夏秋易澇的低洼地區。
我國南北水稻區都有少量栽培。陸稻的莖、葉粗壯繁茂,葉片較寬,色淡,根系發達,根毛多,根的滲透壓和葉片的細胞汁濃度較高,耐早、耐熱,吸水力強。產量一般低于水稻,出米率低,米質亦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