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栗果的成熟度達到全樹約有1/3栗苞自然開裂時為最佳采收期。
采收時應(yīng)避開雨天、雨后初晴或晨露未干時段,否則采收的栗果易腐爛。應(yīng)選擇連續(xù)晴好的天氣集中采收。板栗采收方法有兩種,一是拾栗法,另一種方法是打栗蓬法。
拾栗法就是待栗充分成熱,自然落地后,人工拾栗果。這種采收方法的優(yōu)點栗實飽滿充實、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耐藏性強。缺點是需要每天撿拾,采收周期長,費時費工。
打栗蓬法就是分散分批地將已成熟但還未落地的栗苞用竹竿輕輕打落,然后將栗苞、栗實揀拾干凈。采用這種方法采收,一般2-3天打一次。
擴展資料:
采收后的貯藏
栗果有三怕:怕熱,怕干,怕凍。所以采收后的貯藏要根據(jù)板栗的這一特性進行科學(xué)貯藏。常用的貯藏方法有三種,沙藏法、帶苞貯藏法、覆膜或袋裝法。
1、沙藏法
在室外選擇排水良好的場地,開挖寬1m、深50-60cm、長度不限的溝,溝底鋪一層含水量30~35%的濕沙,放一層栗子,依次層積。每層沙和栗子厚約5~6cm。最上一層沙距坑面10cm??觾?nèi)可插玉米桿通風(fēng),脊形封土,防雨水下滲。
2、帶苞貯藏法
選排水良好的場地,地面鋪厚度為10cm沙子,將苞果露天堆放。果堆最高不超過1米,過高容易發(fā)熱。堆上用秫稈覆蓋。注意定時檢查,如堆內(nèi)發(fā)熱或干燥,可適當(dāng)潑水,降溫保濕。這種貯藏法可使栗果保持到次年3~4月,但帶苞貯藏的栗子易發(fā)芽。另外,如有象鼻蟲危害的苞果也不易采用此法。
3、覆膜或袋裝法
塑料薄膜帳或薄膜袋貯藏采用正常成熟的栗果,經(jīng)發(fā)汗與散熱1個月后,即可采用薄膜帳或打洞薄膜袋貯藏。裝袋前要洗果,并用500倍的托布津溶液浸果幾分鐘,晾干后裝袋。薄膜袋的容量以25公斤為宜,薄膜厚度0.05毫米,袋兩側(cè)各打上直徑為2厘米的小洞,洞距為5厘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板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