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條件:需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還要重視通風。溫度控制在37.1~37.2℃。適當濕度:濕度控制在70~80%。
小雞孵化分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雞孵化期為21天,18天落盤,7天照蛋,到室溫影響會出現提早或推遲孵化。
為了提高孵化溫度,盡快縮短達到適宜孵化溫度的時間,采取以下措施:
1、種蛋入孵前預熱,既利雞胚的蘇醒,恢復活力,又可減少孵化器中溫度下降,縮短升溫時間。
2、孵化1天~5天,孵化器進氣孔全部關閉。
3、用福爾馬林和高錳酸鉀消毒孵化器里種蛋時,應在蛋殼表面凝水干燥后進行,并避開24小時~96小時胚齡的胚蛋。
4、5日胚齡前不照蛋,以免孵化器及蛋表溫度劇烈下降。整批照蛋應在5日胚齡以后進行。另外,應剔除破蛋。
5、提高孵化室的環境溫度。要避免長時間停電。萬一遇到停電,除提高孵化室溫度外,還可以在水盤中加熱水。
擴展資料:雞胚在發育過程中,必須進行氣體交換,尤其在孵化第19天(夏季還要提前12小時)以后,胚胎開始肺呼吸,需氧量逐漸增大,二氧化碳排出量也逐漸增多。
這時如果通風不良,則造成孵化器內嚴重缺氧,即使將出殼的雛雞呼吸量加大2-3倍,仍不能滿足其對氧的需要,結果抑制了細胞代謝的中間過,使酸性物質蓄積體內。
組織中二氧化碳分壓增高而發生代謝性呼吸性酸中毒,從而導致心臟搏出量下降,發生心肌缺氧、壞死、心跳紊亂和跳動驟停。
初出殼雛雞個體小、嬌嫩、絨毛短,保溫能力低,調節體溫機能也還不完善,直到3~4周齡,才逐漸完備。
因此,搞好防寒保溫,調節適宜的溫、濕度,是養好小雞,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雛雞適宜的溫度為:30~32℃。以后,每5天降溫1~2℃,一個月齡后,如外界氣溫在20℃以上時,可以自然給溫,否則應繼續保溫。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小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小雞孵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