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肥料袋尿素(按50公斤計算)大概0.0376立方。
尿素密度是1330公斤/立方米
50÷1330=0.0376(立方米)
質量÷密度=體積
質量=密度×體積,例如水的密度=1噸/立方米,如果體積是1立方米,水的質量=1×1=1(噸)
例如鋼鐵密度是7850公斤/立方米,質量是1000公斤的鋼鐵,體積就是1000÷7850=0.1274立方米。
擴展資料:
由碳、氮、氧、氫組成的有機化合物是一種白色晶體。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之一,是哺乳動物和某些魚類體內蛋白質代謝分解的主要含氮終產物。也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作為一種中性肥料,尿素適用于各種土壤和植物。它易保存,使用方便,對土壤的破壞作用小,是目前使用量較大的一種化學氮肥。工業上用氨氣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合成尿素。
尿素的化學性質:
可與酸作用生成鹽。有水解作用。在高溫下可進行縮合反應,生成縮二脲、縮三脲和三聚氰酸。加熱至160℃分解,產生氨氣同時變為異氰酸。因為在人尿中含有這種物質,所以取名尿素。尿素含氮(N)46%,是固體氮肥中含氮量最高的。
尿素在酸、堿、酶作用下(酸、堿需加熱)能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
對熱不穩定,加熱至150~160℃將脫氨成縮二脲。硫酸銅和縮二脲反應呈紫色,可用來鑒定尿素。若迅速加熱將脫氨而三聚成六元環化合物三聚氰酸。(機理:先脫氨生成異氰酸(HN=C=O),再三聚。)
與乙酰氯或乙酸酐作用可生成乙酰脲與二乙酰脲。
在乙醇鈉作用下與丙二酸二乙酯反應生成丙二酰脲(又稱巴比妥酸,因其有一定酸性)。
在氨水等堿性催化劑作用下能與甲醛反應,縮聚成脲醛樹脂。
與水合肼作用生成氨基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