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普遍流傳的誤解不同,鴕鳥其實是不會把自己的頭埋到沙子里來躲避危險的。這個錯誤觀念可能起源于古羅馬作者老普林尼所寫的一段有關鴕鳥話。但這可能是誤解了鴕鳥為了幫助消化纖維食物而埋頭在沙中吞進沙子和鵝卵石的時候。
又或者如國家地理學會所建議,這是鴕鳥通過放低自己身體、壓低脖子來更好地隱蔽的一種防御行為。鴕鳥的羽毛可以較好地與沙土融為一體,從遠處看時產生了它們“把頭埋在沙子中”的視像。
還有一種可能,由于鴕鳥是將蛋放在沙子里保管,孵化時不時地需要用鳥喙來旋轉、翻動鳥蛋。挖洞、放蛋、翻轉,這些時刻都可能在被人看到后誤解了。
擴展資料:
鴕鳥為失去飛翔能力的鳥類,抵御天敵靠粗壯的大腿和快速的奔跑能力,它們可持續奔跑20至30分鐘,最快速度可達每小時60公里,每步距離可達6至8米。
當受攻擊走投無路或面對較弱小的敵人時,鴕鳥會用腿向前踢,但不會向后或側踢,其中最大的趾頭有一長趾甲,在攻擊敵人時容易造成敵人的傷害,而且其準確性及力量都很高。
鴕鳥是天生敏感警覺的群居動物,因此鴕鳥在進食或飲水時,常見至少有1只鴕鳥警戒,當其它鴕鳥抬頭時,鴕鳥才低頭飲水。同群鴕鳥一般沒有進食等級制度,只要有空間,鴕鳥之間極少表現出因進食而互相攻擊的行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非洲鴕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