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地整地
選土層深厚、疏松肥沃、土壤酸性至微堿性、排水良好的向陽緩坡地,深翻土壤,耙平,挖穴。穴內施入土雜肥2.5千克、餅肥0.2千克,骨粉或過磷酸鈣0.2千克及火土灰等。播種前澆透水,待水滲下后,將處理好的種子撒下。種子相距約3厘米,覆細土0.7-1厘米,播后畦面蓋草。播種量每公頃52.5-90千克。
苗期管理
種子出苗后,注意中耕除草,澆水施肥。幼苗忌烈日,要適當遮蔭,旱季要及時噴灌防旱,雨季要注意防澇。結合中耕除草追肥4-5次,每次每畝施尿素1-1.5千克,或腐熟稀糞肥3000-4000克。實生苗若樹干彎曲,可于早春沿地表將地上部全部除去,促發新枝,從中選留1個壯旺挺直的新枝作新干,其余全部除去。
定植
1-2年生苗高達1米以上時即可于落葉后至翌春萌芽前定植。幼樹生長緩慢,宜加強撫育,每年春夏應進行中耕除草,并結合施肥。秋天或翌春要及時除去基生枝條,剪去交叉過密枝。對成年樹也應酌情追肥。北方地區8月停止施肥,避免晚期生長過旺而降低抗寒性。
擴展資料:
杜仲的繁殖方法較多,常見的有播種育苗法、插枝法、余根培苗法和苗根育苗法。
播種育苗法
首先選育優良種子,然后進行播種育苗。從生長發育健壯、樹皮光滑、無病蟲害和未經剝皮利用的20年生左右的壯年樹上采集種子,每公斤種子約7000~20000粒,發芽率一般為60%~80%,采集后的種子放在通風陰涼處陰干,忌用火烘或烈日暴曬,陰干后的種子經過凈種后才可貯藏。種子出苗后,注意中耕除草,澆水施肥。
幼苗忌烈日,要適當遮蔭,旱季要及時噴灌防旱,雨季要注意防澇。結合中耕除草追肥4-5次,每次每畝施尿素1-1.5千克,或腐熟稀糞肥3000-4000克。實生苗若樹干彎曲,可于早春沿地表將地上部全部除去,促發新枝,從中選留1個壯旺挺直的新枝作新干,其余全部除去。
插枝法
采用當年春天抽芽并帶有嫩葉的枝條,剪成5~6cm長的插穗,每個插穗留腋芽3個,為減少水分蒸發,需剪去每片葉子的一半,于5月扦插。扦插地上層為沙土,厚2~3cm,下層保持土壤疏松,插穗入土1.5~2cm,株行距4~8cm,扦插后必須注意灑水與遮蔭。6~7天后,插穗即可產生愈傷組織,18~30天后即生出小根。
余根培苗法
此法是在春季起苗時,只挖出苗木全部根系的3/5左右,使被挖斷的2/5的根仍留在土內,待起苗完畢后,將苗床上的表土取出一層,使斷根一端稍微露出土面,萌生新的幼苗,利用這種方法培育苗木,其成活率高,生長也快。
苗根育苗法
利用起苗中修剪下來的較粗的根,一般采用0.5cm以上,切成5~6cm長的根段進行扦插,成活率可達95%以上。另外也可挖取青壯年樹的根系進行扦插,成活率也較高,苗木生長粗壯。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杜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