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及管理
將粘滿魚卵的魚巢及時從產卵池中取出移入準備好的孵化池中,移入時應注意孵化池的水溫與產卵池的水溫要基本一致,移入前要將魚巢放入水溫相等的新水里浸洗一下。一般1~2米的池子可放魚巢5~6把,不要過密,因孵出的魚苗要在該池生活20~30天。金魚卵孵化的時間長短是隨著水溫的高低而變化的。因此,魚卵孵化池的水溫要控制好。一般來講,從魚卵產出到孵出仔魚,需要3~7天的時間。如果水溫為15~20℃,孵化的天數為5~7天;平均水溫為20℃時,4~5天就能孵出小魚;水溫在20~25℃時,只需要2~3天就可以了。實踐證明,水溫多變和水溫過低過高,即使能孵出仔魚,其正品率均要受到影響,而水溫在17~18℃孵化出的仔魚發育最好,體質最為健壯。
孵化池中的水要新鮮明潔,不能使用老綠水,其主要原因是這種水水質不夠穩定,同時要有足夠的溶解氧,pH值要保持在7.5左右。魚卵在孵化的過程中,特別是在2~3天后,切不可隨意翻動魚卵,否則不僅影響孵化率,而且容易增加畸形魚苗。
一、水質
飼養金魚對水沒有什么特殊要求,水源水量充足,水質潔凈就可以了。家庭養金魚用水自來水比較方便。但是,由于自來水在凈化過程中,加入了漂白粉等對金魚有害的化學藥物,所以在換水時應將氯氣去除,最簡單的方法是將自來水曝氣處理24小時以上,使氯氣揮發水質轉化成為“熟水”。
二、水溫
金魚是變溫動物,其體溫隨著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一般在攝氏0℃~39℃的水中都能生存。但是,水溫的突變是引起金魚生病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給金魚換水時,應當特別注意水溫,溫差不能超過3℃。特別注意的是剛從魚店買回來的金魚,應將塑料袋浸泡在魚缸的水中,靜置10~20分鐘后,讓袋內外水溫達到一致時,再把魚輕輕地放入魚缸中,這樣好使金魚逐漸適應新的環境。
三、溶解氧
飼養金魚用水要求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水中含氧量的多少對魚的呼吸關系很大,若含氧量少,魚就感覺不適,嚴重時,出現浮頭甚至有窒息死亡的危險。魚缸內最好能設置增氧機或過濾泵,這樣不僅可促進金魚的食欲,而且可保持水的清新,防止水質敗壞,使金魚增強體質,減少魚病發生,加快生長發育。
四、放養密度
家庭用魚缸飼養金魚的密度應根據金魚缸的大小、金魚的品種、魚體大小以及季節溫度等情況靈活掌握,其原則是寧疏勿密。這樣養出的魚,體質健壯,風姿常在。如果太密,則會浮頭、缺氧,甚至發病或死亡。一般說,在一個60cm長、30cm寬、35cm高的水族箱內,可放養2齡魚5~6尾。如水族箱內安裝了增氧機或過濾泵,則放養密度可提高1~2倍。
五、換水
家庭飼養金魚用水體一般不大,水質與水環境及易變化。在炎熱的夏、秋季節,每天應排污一次,并部分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水體的1/3~?,每隔3~4天全部換水,并洗刷和消毒魚缸。
六、投餌
金魚為雜食性魚類,喜食水蚤、水蚯蚓等活餌。但活餌料的來源有限,有的根本就買不到,故一般均用干魚蟲代替,若有營養成分齊全的人工合成餌料投喂也可。因金魚較貪食,所以投餌時只能讓它吃八、九成飽。投喂活餌以10~15分鐘吃完為準,魚蟲干及配合飼料以20~30分鐘吃完為準。水溫20℃以上時每天投喂1~2次,低于19℃每天只投喂1次。魚糞呈綠色、棕色或黑色者,表明金魚攝食適度,消化吸收良好,魚糞呈白色、黃色時,則表明魚攝食過飽,不可再投餌。
七、魚病防治
魚病防治應采取“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則。每次給金魚缸徹底換水時,輪換用高錳酸鉀(10~20毫升/升)和食鹽水(1~3%)浸洗金魚,浴洗時間視魚體大小、健康情況靈活增減,一般不超過10分鐘,這樣可達到殺蟲、滅菌、消炎的目的。平時在金魚缸中酌放微量食鹽(比例為1/5000或1/10000),這對控制和降低魚病的發病率作用較大,尤其對水霉病和粘球菌的防治療效更為顯著。
八、繁殖
(一)親魚的雌雄鑒別雄性親魚體瘦而長,胸鰭窄、長、尖,觸摸腹部較硬,泄殖孔小而窄長,兩端尖,中間微膨大,與體表相平或稍內凹,繁殖季節,游動活潑,常主動追逐其它金魚,且在腹鰭第一鰭條及鰓蓋上有乳白色追星,用手摸擠金魚肛門附近的鱗片,能夠擠出白色精液。雌性親魚體短而粗,胸鰭較寬、圓、后腹膨大、柔軟,泄殖孔稍大而圓,呈梨形,梨柄端向前,微向外凸出,觸摸腹部手感較軟,繁殖季節,游動緩慢,不出現追星,后腹異常膨大。
(二)親魚的選擇和培育
1、選擇標準:親魚要體質健壯,游姿平衡,色彩鮮艷,品種特征明顯,遺傳基因穩定。
2、親魚年齡:金魚年齡以2~4齡為好,這個年齡的金魚,體質健壯,生殖腺飽滿,產卵量大,繁殖力強。
3、雌雄配比:數量上要雄多雌少,一般以3尾雄魚配2尾雌魚或2尾雄魚配1尾雌魚較好。
4、親魚的培育:親魚飼養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金魚繁殖的成敗及后代的質量。因此,在金魚繁殖前的關鍵時刻,除保持水質清潔衛生,水中溶氧高,pH值在7.5~8之間外,要及時供應親魚足夠的適口活餌,迅速改變親魚體質,使親魚生殖腺充分發育成熟,完成其產卵孵化的一切生理的準備。
(三)產卵的準備工作
1、產卵、孵化池的準備:產卵池要求池壁光滑平整,面積在幾平方米到十幾平方米。產卵、孵化池的數量要根據養魚品種多少而定,但要適當多準備幾個。并要用高錳酸鉀或濃鹽水消毒魚池,之后產卵,孵化池分別注入30cm左右的新水備用。
2、新(伏)水的準備:金魚產卵時,對水質和溶氧的要求較高。同時,新(伏)水的刺激對促進親魚發情產卵很有幫助。而且,這一階段用水數量較多,所以要多準備些新(伏)水,以供換水時使用,決不能因無新(伏)水而隨便使用生水。
3、人工魚巢的準備:金魚的卵是附著卵,所產的卵一進入水中有很強的粘性,可以粘附在任何物體上,要用柔軟的水草為其做個魚巢,使受精后的卵粘附在水草上,以便金魚孵化。制作魚巢的材料有:金魚藻、狐尾藻、輪葉黑藻、楊柳根順、棕絲和麻絲等。
(四)金魚的產卵大約在每年的4月左右,金魚開始產卵。繁殖時,雌雄比例以2:3、1:2或1:1搭配好放入產卵池內飼養,水溫要與親魚池一致,并要注意防寒和保溫,以防親魚因患“感冒”而引起難產。接近產卵期時,要及時地往產卵池內放置魚巢。具體方法是:將水草洗凈,用高錳酸鉀消毒,然后將其截成約30cm長的小段,數十根為1束用繩子捆好,懸浮于產卵池水中層,一般在池的兩對邊各懸一束即可。金魚產卵的適宜水溫在15~25℃之間,其產卵的高潮,一般都是在清晨4時至上午10時這段時間。待魚巢表面普遍著卵后,要及時將魚巢從產卵池中取出,放入孵化池中孵化,以免親魚重復在其上面產卵,造成魚卵重疊,降低孵化率或導致受傷被產卵親魚吞食,造成損失。
金魚在約兩個月的繁殖期間,可產卵2~3次,其間隔時間一般是8~12天。故要正確判斷金魚產卵結束的時間,及時將雌雄親魚分養休息。一般說,如發現雌魚產卵后有懶游或長時間沉在水底的現象,雄魚停止追逐雌魚,并各自覓食,或產卵池已恢復平靜時,可視為第一批產卵行為結束,就可以將雌雄親魚撈出,置于不同池內精心飼養,以恢復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