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三位得獎者。
阿比吉特·巴納吉, 1961年出生于印度孟買。1988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他目前是國際經濟學教授。
埃絲特·迪弗洛,1972年出生于法國巴黎,畢業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阿卜杜勒·拉蒂夫·賈米爾貧困行動實驗室聯合創始人,目前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擔任發展經濟學教授。
邁克爾·克雷默,1964年出生,美國發展經濟學家,現任哈佛大學發展社會團蓋茨教授。
諾獎評選委員會稱,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進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人們抗擊全球貧困的能力。在僅僅20年的時間里,他們以實驗為基礎的新方法改變了發展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現在是一個蓬勃發展的研究領域。
2018年的大獎花落經濟學家威廉·諾德豪斯和保羅·羅默,以表彰二人將技術創新和氣候變化與經濟增長相結合。
——2017年
美國經濟學家理查德·泰勒因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而獲獎。泰勒通過研究和探索有限的理性、社會偏好及缺乏控制力的后果,證明了人類特質是如何影響個人決定,以致影響市場效果的。
資料圖: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之一美國經濟學家奧利弗·哈特,在頒獎儀式上展示獲得獎項。
——2016年
哈佛大學的奧利弗·哈特和麻省理工學院的本格特·霍斯特羅姆,因對契約理論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5年
擁有英國和美國雙重國籍的經濟學家安格斯·迪頓因研究消費、貧困和福利方面獲得當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4年
被譽為當代“天才經濟學家”的法國經濟學家讓·梯若爾,以對市場力量與調控領域研究的貢獻而獲獎,打破了多年來美國經濟學家壟斷經濟學獎的現象。
據統計,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81人中,有20多位與中國頗有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