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氣吃以下食物比較好,具體如下:
1、年糕
吃年糕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2、餛飩
在北京一直流傳著“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餛飩是用清水清水和面做皮,然后包上一些餡料的一種美食,跟餃子有點像,但又不同。餛飩是北京人的叫法,廣東人稱之為“云吞”,四川人稱之為“抄手”,安徽人稱之為“包袱”。關于餛飩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西漢西漢揚雄所作《方言》,所以餛飩也是一道傳統美食。
3、湯圓
冬至吃湯圓,是江南有些地區的傳統習俗,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湯圓餡多皮薄,糯而不粘;潔白晶瑩,香甜可口;如今不僅冬至吃,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湯圓。
4、羊肉湯
冬至喝羊湯也特別好,而且在中國山東地區一直有著冬至喝羊湯的習慣,冬至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這時人體內寒氣增加,身體抗寒能力減弱,及時喝一些羊湯能滋補身體也能提高人體的抗寒能力,它能緩解冬季體虛,也能增強人體在冬季的抗病能力。
5、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便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6、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7、甜丸
泉俗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故出門在外者,都會盡可能回家過節謁祖。冬節早晨,要煮甜丸湯敬奉祖先,然后合家以甜丸湯為早餐。有的人家還于餐后留下幾粒米丸,粘于門上,稱“敬門神”。泉州人吃丸,稱元宵丸為“頭丸(圓)”,冬節為“尾丸(圓)”,這樣頭尾都圓,是意味著全家人整年從頭到尾一切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