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用綠色來形容女人的頭發,其中的原因我認為有兩點:
第一,古人認為,有三種顏色,有時是不太好區分的,就是“黑”“青”“綠”。綠淡一點就是黃,深一點就是青,也叫墨綠,墨綠已經接近于黑色了。
正因為如介于“黑”和“綠”之間的“青”,既可以指綠色(如“青草”),也可以指黑色(如“青絲”),青還可以指藍色,如“青天”。我認為正是因為“青”的橋梁作用,使古人有時在“黑”和“綠”之間劃了等號。
第二,農村雞、鴨等家禽的黑色的羽毛。當它們身上特別干凈、全身油光水滑的時候,那些羽毛,在某個角度下,就會呈現出熠熠發亮的綠色,換一個角度又變回了黑色,角度不同,顏色不一樣。也就是說,家禽黑到極處、凈到極處的羽毛,是可以呈現出綠色的。
遺憾的是至今尚未發現這一神奇的變色效果,畢竟可能人發和鳥羽的結構有所不同吧,但這并不妨礙古人把平時的生活經驗用到文學作品里,用“綠”來形容美女頭發之干凈黑亮,文學本身就是興寄的藝術,誰說不能變通一下呢!
頭發除了使人增加美感之外,主要用于保護頭部。細軟蓬松的頭發具有彈性,可以抵擋較輕的碰撞,還可以幫助頭部汗液的蒸發。一般人的頭發約有10萬根左右,在所有毛發中,頭發的長度最長,尤其是女子留長發者。有的可長到90~100cm,甚至150cm,但一般不會超出200cm。
頭發的顏色一般是由基因決定的,常見的有黑色、金黃色、棕色及紅色等。當人類老化時,頭發通常會變成銀白色。
由于種族和地區的不同,頭發有烏黑、金黃、紅褐、紅棕、淡黃、灰白,甚至還有綠色和紅色的。還可通過染發將頭發染成多種多樣的顏色。科學研究證明:頭發的顏色同頭發里所含的金屬元素的不同有關。
黑發含有等量的銅、鐵和黑色素,當鎳的含量增多時,就會變成灰白色。金黃色頭發含有鈦,紅褐色頭發含有鉬,紅棕色的除含銅、鐵之外,還有鈷,綠色頭發則是含有過多的銅。在非洲一些國家,有些孩子的頭發呈紅色,這是嚴重缺乏蛋白質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