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是因?yàn)樗^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而馴鹿并不叫“四不像”。
兩者不一樣,區(qū)別:
一、外形特征不同
1、馴鹿
馴鹿體型中等,頭體長120-220厘米;肩高87-140厘米;雄鹿角長度52-130厘米,雌性鹿角長度23 - 80厘;重量60-318千克。
2、麋鹿
麋鹿是一種大型食草動物,體長170-217厘米,尾長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70-75米厘米,體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體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體重可達(dá)250千克,初生仔12千克左右。
角較長,每年12月份脫角一次。雌麋鹿沒有角,體型也較小。雄性角多叉似鹿、頸長似駱駝、尾端有黑毛,麋鹿角形狀特
二、棲息環(huán)境不同
1、馴鹿
棲息在寒溫帶針葉林中,處于半野生狀態(tài)。食物主要是石蕊,也吃問荊、蘑菇及木本植物的嫩枝葉。鄂溫克獵民照顧馴鹿很粗放,過著“逐石蕊而居”的游牧生活,不定期的遷居,主要活動在大興安嶺北部的激流河、阿穆爾河、呼瑪河、阿巴河一帶。
2、麋鹿
從麋鹿寬大的蹄及蹄間有皮腱膜分析,適于在沼澤地活動;長而多毛的尾,利于驅(qū)趕飛擾的昆蟲;從飼養(yǎng)麋鹿喜泡水和泥浴的習(xí)性判斷,它們過去生活于溫暖潮濕澤地。喜平原、沼澤和水域,長江三角洲平原濕地顯然是它棲息的理想生境。
三、生活習(xí)性不同
1、馴鹿
馴鹿最驚人的舉動,就是每年一次長達(dá)數(shù)百公里的大遷移。春天一到,它們便離開自己越 冬的亞北極地區(qū)的森林和草原,沿著幾百年不變的路線往北進(jìn)發(fā)。
而且總是由雌鹿打頭,雄鹿緊隨其后,秩序井然,長驅(qū)直入,邊走邊吃,日夜兼程,沿途脫掉厚厚的冬裝,而生出新的薄薄的夏衣,脫下的絨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路標(biāo)。
2、麋鹿
麋鹿是鹿類動物中較溫順的一種。據(jù)人工多年的飼養(yǎng)、觀察,麋鹿的奔跑速度不及梅花鹿和狍,發(fā)情期的公鹿也不像梅花鹿、馬鹿、白唇鹿那樣攻擊人,而且占群公鹿見到人接近即逃跑。
在哺乳期,人給幼仔打耳號、測量時(shí),幼仔的叫聲只能吸引母鹿在遠(yuǎn)處觀望,而不像其他鹿那樣,母鹿為了保護(hù)幼仔而攻擊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麋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馴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