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別稱: 海內(nèi); 諸夏; 函夏;禹城;禹跡;禹甸;九牧;九域
海內(nèi):《辭源》“四?!睏l注:古人以為中國周圍皆是海,所以把中國叫做海內(nèi),把外國叫做海外?!稇?zhàn)國策·秦策一》:“今欲并天下,凌萬乘,詘辭國,制海內(nèi)。”《史記·高祖本紀》:“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
諸華:由于周朝人自稱為華,所以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許多諸侯國,就稱作諸華。晉代杜預為《春秋左傳》作的注釋上說:“諸華,中國也?!??
諸夏:此稱類似“諸華”,開始是指華夏民族各諸侯國,以后用來稱呼中國。?函夏:也有關(guān)中國的代稱。函夏,《漢書》:“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睍x朝張景陽《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謐寧。”?
禹城·禹跡·禹甸:相傳古代洪水滔天,大禹治水造福于世。據(jù)說,禹治水后,依山川形勢劃定九州,所以后世相沿稱中國為禹城、禹跡(禹治水足跡遍全國)、禹甸(“甸”在這里是治理的意思)。?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庇謸?jù)《漢書·鄭祀志》載:“禹牧九州之金,鑄
九鼎,像九州?!?
九域:《漢書》:“《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睋?jù)宋朝《九域圖》、《九域志》,皆記全國各地的地理圖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