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0=5/12小時
分鐘的單位小,小時的單位大,分鐘化小時,小化大,所以用除法 化成分數,約分就行。
如果是大化小的話,用乘法。
中國古代時間單位換算:
(1)、一甲子即60年。
(2)、1個月=3旬;1旬=2候=10天;1候=5天。
(3)、1刻=15分鐘;1字=5分鐘(閩南廣東地區用法)。
(4)、1夜=5更;1更=5點;1點=24分鐘。
(5)、1個時辰=2個小時。
擴展資料:
我國古代每天分十二時﹐以十二地支依次標記。至近代每時又分為二﹐適與國外每天分二十四點鐘相合﹐故沿稱現行二十四分法之時為小時。
除閏秒外,一小時一般等于3600秒,或者60分鐘,或者1/24天。 人類日常生活的時間度量一般是以小時為單位進行的,例如一天中的時刻,如早晨8點就是一天中的第八個小時。
天文學家通常使用秒差距而不是天文單位來描述天體的距離。這不僅是因為使用秒差距數字小更易于計算,而且還有歷史上的原因。
天體的視差越大,則其距離就越近。反之,則視差越小,離我們越遠。離我們最近的恒星(太陽除外)比鄰星的秒差距約為1.29pc(4.22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