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民不爭;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怨益亡。——《禮記》
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左傳》
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左轉》
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左轉》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論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子張問好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論語》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
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大學》
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中庸》
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經》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易經》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