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除磷的因素溶解氧首先必須在厭氧區控制嚴格的厭氧環境。這直接關系到聚磷菌的生長狀況、釋磷能力及利用有機基質合成的能力。其次是必須在好氧區提供充足的溶解氧。
根據Holmers提出的活性污泥化學組成經驗式C118H170O51N17P和Sherrard提出的經驗式C60H87O23N12P估算,磷在活性污泥中的含量為2%左右,但在厭氧—好氧活性污泥中,污泥含磷量達3%~8%。
在厭氧條件下,聚磷菌在分解體內聚磷酸鹽的同時產生三磷酸腺苷(ATP),聚磷菌利用ATP以主動運輸方式將細胞外的有機物攝入細胞內,以聚β—羥基丁酸(PHB)及糖原等有機顆粒的形式儲存在細胞內。
影響污水生物除磷的因素有:
(1)厭氧/好氧條件的交替
生物除磷要求創造適合聚磷菌生長的環境,從而使聚磷菌群體增殖。在工藝上可設置厭氧、好氧交替的環境條件,使聚磷菌獲得選擇性增長。
聚磷菌在厭氧段大量吸收水中揮發性脂肪酸(VFAs),并在體內轉化為聚β—羥基丁酸,聚磷菌進入好氧段后就無需同其他異養菌爭奪水中殘留的有機物,從而成為優勢群體。
在好氧反應池中,聚磷菌一方面進行磷的吸收和聚磷的合成,以聚磷的形式在細胞內存儲磷酸鹽,以聚磷酸高能鍵的形式捕積存儲能量,將磷酸鹽從液相中去除,另一方面合成新的聚磷菌細胞和存儲細胞內糖,產生富磷污泥。
(2)硝酸鹽
硝酸鹽在厭氧階段存在時,反硝化細菌與聚磷菌競爭優先利用底物中甲酸、乙酸、丙酸等低分子有機酸,聚磷菌處于劣勢,抑制了聚磷菌的磷釋放。只有在污水中聚磷菌所需的低分子脂肪酸量足夠時,硝酸鹽的存在才可能不會影響除磷效果。
(3)pH與堿度
污水生物除磷好氧池的適宜pH為6~8。污水中保持一定的堿度具有緩沖作用,可使pH維持穩定,為使好氧池的pH維持在中性附近,池中剩余總堿度宜大于70mg/L。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污水生物除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