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以太行山的西邊為名。
山西,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擴展資料
山西歷史沿革
唐高祖李淵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山西被唐高祖認為是“龍興”之地,封太原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
宋代,山西是中國北方的主要發達地區。
元代,全國共11個行省,山西與山東、河北,并稱為元朝“腹地”,大同、平陽(今臨汾)、太原三城則成為黃河流域的著名都會。
山西作為革命老區,在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毛澤東率領紅軍主力渡河東征,在晉西、晉中、晉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種。
抗戰爆發后,八路軍三大主力挺進山西,創立了敵后抗日根據地。十四年抗戰中,山西是全國抗戰的重要戰略支點;山西地方黨組織培養了15萬名共產黨員,根據地向八路軍輸送了60萬熱血青年。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山西省人民政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