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填前壓實就是耕地密度太低過于疏散,采用碾壓法、夯實法和振動壓實法以及利用運土工具壓實,對于淤泥質土方,有堆載預壓法、真空預壓法等。
利用機械滾輪的壓力壓實土壤,使之達到所需的密實度,此法多用于大面積填土工程。碾壓機械有光面碾(壓路機)、羊足碾和氣胎碾。
光面碾對砂土、黏性土均可壓實;羊足碾需要較大的牽引力.且只宜壓實黏性土;氣胎碾在工作時是彈性體,其壓力均勻,填土壓實質量較好。
還可利用運土機械進行碾壓,也是較經濟合理的壓實方案。施工時使運土機械行駛路線能大體均勻地分布在填土面積上,并達到一定重復行駛遍數,使其滿足填土壓實質量的要求。
擴展資料
填土壓實后的密實度與壓實機械在其上所施加的功有一定的關系。土的密度與所耗的功的關系如。當土的含水量一定,在開始壓實時,土的密度急劇增加,待到接近土的最大密實度時,雖然壓實功增加許多,但土的密度則變化甚小,實際施工中,對于砂土只需碾壓或夯擊2遍或3遍。
此外,松土不宜用重型碾壓機械直接滾壓,否則土層有強烈起伏現象,效率不高。如果先用輕碾壓實,再用重碾壓實就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同一壓實功條件下,填土的含水量對壓實質量有直接影響。較為干燥的土,由于顆粒之間的摩阻力較大,因而不易壓實。當含水量超過一定限度時,土顆粒之間孔隙由水填充而呈飽和狀態,也不能壓實。
當土的含水量適當時,水起潤滑作用,土顆粒之間的摩阻力減小,壓實效果好。每種土都有其最佳含水量。土在這種含水量的條件下,使用同樣的壓實功進行壓實,所得到的密度最大,不同土有不同的最佳含水量。
如砂土為8%~12%,黏土為19%~23%,粉質黏土為12%~15%,粉土為15%~22%。工地上檢驗黏性土含水量的簡易方法一般是以手握成團落地開花為適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壓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