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山頂和硬山頂?shù)膮^(qū)別:
它們都是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組成,但不同的是,硬山頂建筑的側(cè)面屋頂部分不像懸山頂?shù)慕ㄖ菢邮菓以谏綁ν饷妫桥c山墻是齊平的。
硬山頂建筑等級最低,低于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根據(jù)清朝規(guī)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懸山頂或硬山頂。另外宮殿佛寺中的配殿或廂房也經(jīng)常用硬山頂。
一、硬山和懸山頂都是兩坡屋頂。
1、硬山的山墻上不露出木檁,即所謂要“封山下檐” 懸山又叫“挑山”或“廈兩頭”,其特點是木檁露出山墻外,即所謂“出梢”,懸山屋頂一直延伸到山墻以外。
2、懸山頂建筑的特點是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兩個坡面,側(cè)面屋頂部分懸在山墻之外,因此稱之為懸山頂。在等級上僅次于廡殿頂和歇山頂建筑。隨著佛教文化的傳播,懸山頂建筑傳到了日本、朝鮮半島和越南地區(qū)。
二、硬山頂建筑與懸山頂建筑很相似。
1、硬山頂出現(xiàn)較晚,在宋朝的《營造法式》中并沒用記載。它是隨著明、清時期廣泛使用磚石構(gòu)建房屋,硬山頂才開始大量采用。和懸山頂相比,硬山頂有著防風(fēng)防火的特點,而懸山頂則有著防雨、透風(fēng)的特點,因此北方民居多硬山,南方則多用懸山。
擴(kuò)展資料:
硬山頂,即硬山式屋頂,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雙坡屋頂形式之一。
房屋的兩側(cè)山墻同屋面齊平或略高出屋面。 屋面以中間橫向正脊為界分前后兩面坡,左右兩面山墻或與屋面平齊,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墻稱封火山墻,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災(zāi)發(fā)生時,火勢順房蔓延。然而從外形看也頗具風(fēng)格。常用于中國傳統(tǒng)民間居住建筑中。
懸山頂是兩面坡頂?shù)囊环N,也是一般中國建筑中
最常見的形式。特點是屋檐懸伸在山墻以外。懸山頂只用于中國民間建筑。規(guī)格上次于廡殿頂和歇山頂。不管是實物資料還是間接資料,凡是較重要的建筑,都沒有用懸山頂?shù)摹?/p>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硬山頂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懸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