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腥草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草藥來源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莖葉茂盛花穗多時采割,除去雜質,曬干。別名叫:狗心草、折耳根、狗點耳。
魚腥草草藥性狀:莖呈扁圓柱形,扭曲,長20~35cm,直徑0.2~0.3cm;表面棕黃色,具縱棱數條,節明顯,下部節上有殘存須根;質脆,易折斷。
葉互生,葉片卷折皺縮,展平后呈心形,長3~5cm,寬3~4.5cm;先端漸尖,全緣;上表面暗黃綠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綠色或灰棕色;葉柄細長,基部與托葉合生成鞘狀。穗狀花序頂生,黃棕色。搓碎有魚腥氣味。
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經過各項長期研究結果顯示,馬兜鈴酸為致癌物,其代謝物馬兜鈴內酰胺Ⅰ會損害腎臟。
2、魚腥草里面不含有馬兜鈴酸,含有的馬兜鈴內酰胺(BII、AII、FII)在人體內的機制不能完全按照馬兜鈴內酰胺 Ⅰ 類推。
3、把魚腥草當菜吃不會吃出問題,其風險比很多藥物、食物都小。
4、魚腥草注射液因過敏反應嚴重致人死亡,已經被禁用。口服液和顆粒有一定的副作用。
5、魚腥草素確實有一定抗菌作用,但是加熱后就分解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魚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