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水節(jié)氣是白露。
白露是農歷八月的節(jié)氣,時間在公歷每年的9月7—9日,太陽到達黃經(jīng)165度時。白露前后,夏日殘留的暑氣逐漸消失,天地的陰氣上升擴散,天氣漸漸轉涼,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葉面上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稱“白露”。
到白露時節(jié),經(jīng)過我國上空的南北氣流,北方的冷空氣轉守為攻、頻繁南下,南方的暖空氣則日漸退縮,因此氣溫下降速度加快,民間有“白露暑氣滅,一夜涼一夜”的諺語。
擴展資料
白露的民俗:
1、祭祀禹王
白露時節(jié)是太湖人祭祀禹王的日子。禹王就是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為“水路菩薩”。祭禹王的香會每年四期,其中清明、白露的春秋兩祭規(guī)模最大,春祭6天,秋祭7天。這時,每天都要唱一臺戲,每臺戲有四出。兩出文戲,兩出武戲,其中一出必為《打漁殺家》。
2、白露米酒
白露時節(jié)開始收獲,諺語云:“處暑高粱白露谷”。江蘇浙江一帶鄉(xiāng)間,每年白露一到,家家皆用谷物釀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帶到城市售賣。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3、十樣白
浙江蒼南、平陽等地,人們在白露這天要采集“十樣白”,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jù)說食后可以滋補身體,對治療關節(jié)炎有好處。這十樣白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與白露在字面上相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白露
百度百科-二十四節(ji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