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到艾蒿和艾草名字不同,所以也會認為不是一個種類的,其實艾蒿和艾葉都是艾草!每個地方稱呼不一樣,例如外地很多人稱艾葉為艾蒿,而有些地方則稱之為艾草。
艾葉和艾蒿是一樣的,但是艾葉和蒿草是不一樣的。艾蒿不等于蒿草,艾蒿而是艾葉!
蒿草和艾葉都是生長在田野里或者山林里面的,通常艾葉采摘季節是端午節的時候,而蒿草通常到三四月份就不生長了。
其實辨別艾草和蒿草的區別就是高度和形狀了。
主要價值
藥用
艾草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總是將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本草綱目》除記載有“白蒿”及“白艾’外,還記載有“蘄艾”(產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薪州鎮),可入藥。
此系艾的栽培品種cv. qiai,與原種(野生種)的區別在于:栽培品種植株高大,高150-250厘米,香氣濃烈;葉厚紙質,被毛密而厚,中部葉羽狀淺裂,上部葉通常不分裂,橢圓形或長橢圓形,最長可達7-8厘米,寬1.5厘米,葉揉之常成棉絮狀;入藥,性溫、苦、辛、微甘。
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歷代醫籍記載為“止血要藥”,又是婦科常用藥之一,治虛寒性的婦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煮水洗浴時可防治產褥期母嬰感染疾病,或制藥枕頭、藥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及虛寒胃痛等;
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殺蟲的農藥或薰煙作房間消毒、殺蟲藥。嫩芽及幼苗作菜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