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門用于運輸礦物的大型船舶稱為礦砂船或礦石船,中國主要的鐵礦石卸貨港有這些:
大連港、京唐港、天津港、青島港、日照港、嵐山港、連云港、北侖港、煙臺港、曹妃甸、上海港、南通港、秦皇島港、湛江港、馬跡山港、寶山港、營口港、鎮江港、防城港。
世界鐵礦資源集中在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印度、美國、加拿大、南非等國。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自身的鐵礦石儲量雖然不算少,但品位不幸比較低,從工業經濟的角度來講,倒不如從盛產富鐵礦的澳大利亞、巴西等國進口。
擴展資料:
運費水漲船高
全球鐵礦石需求的增長,導致了鐵礦石出口海運量的大幅增長,從而帶動海運費持續攀升。
從巴西圖巴朗港到中國北侖的運輸費2000年至2002年間基本在5-15美元/噸間盤整,2003年開始緩慢上揚,2007年經歷了一個瘋狂的上漲期,從年初的35美元/噸左右一路上揚至年底的80美元/噸左右,最高曾至98美元/噸,2008年5月份達到了107美元/噸的歷史高位,比2008年初上漲了35%。
但是第四季度由于國際油價大幅下挫,全球經濟萎靡,海運費不斷回落,維持在16美元左右。從西澳大利亞Dampier港至青島的鐵礦石海運費在1999年初僅為3.35美元/噸,至08年6月初時曾一度達到48.4美元/噸的高位,不足十年的時間,上揚了十多倍,之后同樣出現回落,僅6美元左右。
無論如何,一度比鐵礦石本身價格還高的海運費,給鋼鐵企業增加了很大一塊生產成本,為他們的生產經營帶來相當大的壓力。但隨著第四季度次貸危機的深度爆發,全球經濟衰退,油價大幅下挫,消費需求萎靡不振,海運費也隨之走低。
參考來源:百度百科-鐵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