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減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廢水量。首先可采用改革工藝,減少甚至不排廢水,或者降低有毒廢水的毒性。其次重復利用廢水。盡量采用重復用水及循環用水系統,使廢水排放減至最少或將生產廢水經適當處理后循環利用。
如電鍍廢水閉路循環,高爐煤氣洗滌廢水經沉淀、冷卻后再用于洗滌。控制廢水中污染物濃度,回收有用產品。盡量使流失在廢水中的原料和產品與水分離,就地回收,這樣既可減少上產成本,又可降低廢水濃度。
(2)全面規劃,合理布局,進行區域性綜合治理。在制定區域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工業區規劃時都要考慮水體污染問題,對可能出現的水體污染,要采取預防措施。
對水體污染源進行全面規劃和綜合治理。杜絕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任意排放,規定標準。第四同行業廢水應集中處理,以減少污染源的數目,便于管理。最后有計劃治理已被污染的水體。
(3)加強監測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標準。設立國家級、地方級的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執行有關環保法律和控制標準,協調和監督各部門和工廠保護環境、保護水源。頒布有關法規、制定保護水體、控制和管理水體污染的具體條例。
擴展資料
對污染源的控制,通過有效控制和預防措施,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量削減到最小量。
(1) 對工業污染源,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推行清潔生產。清潔生產是指資源能源利用量最小,污染排放量也最少的先進的生產工藝。清潔生產采用的主要技術路線有:改革原料選擇及產品設計,以無毒無害的原料和產品代替有毒有害的原料和產品;
改革生產工藝,減少對原料、水及能源的消耗;采用循環用水系統,減少廢水排放量;回收利用廢水中的有用成分,使廢水濃度降低等。清潔生產提倡對產品進行生命周期的分析及管理,而不是只強調末端處理。
(2) 對生活污染源,可以通過有效措施減少其排放量。如推廣使用節水用具,提高民眾節水意識,降低用水量,從而減少生活污水排放量。
(3) 對農業污染源,為了有效地控制面污染源,更必須從“防”做起。提倡農田的科學施肥和農藥的合理使用,可以大大減少農田中殘留的化肥和農藥,進而減少農田徑流中所含氮、磷和農藥的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水污染綜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