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鼠進書箱-咬文嚼字
2、牛角上抹油-又尖又滑
3、虎口拔牙-膽子不小
4、兔子尾巴-長不了
5、龍王搬家-離不了海
相關介紹:
以上這幾類歇后語是用某種或某些物件、動物作比方。了解卜設比物的性質,也就能領悟它的意思。設比恰當是歇后語的共同特點。然而,“比喻總是跋足的”。歇后語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時不免有不恰當或不可取之處,這都是為了取其某種性質或特點,以引出所比喻的意義。
擴展資料
最早出現“歇后”這一名稱是在唐代。《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經提到過所謂“鄭五歇后體”(一種“歇后”體詩)。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現象,卻遠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如《戰(zhàn)國策·楚策四》:“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意思就是說,丟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語。
相關歇后語:
1、貓捉老鼠狗看門-本分事
2、貴州驢子學馬叫-南腔北調?
3、麻雀飛進煙囪里-有命也沒毛?
4、螞蟻搬家-大家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