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圖是有代表RGB種顏色的波段組合實現。
真彩色:R,G,B三波段的合成顯示圖。
假彩色:任意非R,G,B波段的合成圖。
1、若紅波段(R)、綠波段(G)、藍波段(B)三幅圖像分別賦予R、G、B三色,所生成的是“真彩色”或“天然”彩色合成圖像,如TM3、2、1(RGB)。
2、若三幅其他任何波段圖像賦予R、G、B三色,則得假彩色合成圖像,如TM1、2、3(RGB),TM3、5、4(RGB)等。
3、若近紅外波段(NIR)、紅波段(R)、綠波段(G)三幅圖像分別賦予R、G、B三色,則得標準假彩色合成圖像,如TM4、3、2(RGB),SPOT3、2、1(RGB)等。
擴展資料:
除此之外,還有偽彩色圖像處理。
1、偽彩色圖像處理是把一幅單色圖像轉變為彩色圖像的技術。目前,在數字圖像處理中廣泛地應用了偽彩色圖像顯示。將彩色圖像轉換為灰度圖像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灰度圖像也不可能變換為原來的彩色圖像。
2、而某些場合需要將灰度圖像轉變為彩色圖像;偽彩色處理主要是把黑白的灰度圖像或者多波段圖像轉換為彩色圖像的技術過程。其目的是提高圖像內容的可辨識度。其中方法有,灰度分層法,灰度變換法。
3、偽彩色處理是根據特定的準則對灰度值賦以彩色的處理。由于人眼對彩色的分辮率遠高于對灰度差的分辨率,所以這種技術可用來識別灰度差較小的像素。這是一種視覺效果明顯而技術又不是很復雜的圖像增強技術。
4、灰度圖像中,如果相鄰像素點的灰度相差大,人眼將無法從圖像中提取相應的信息,因為人眼分辨灰度的能力很差,一般只有幾十個數量級,但是人眼對彩色信號的分辮率卻很強,這樣將黑白圖像轉換為彩色圖像后,人眼可以提取更多的信息量。
5、偽彩色處理的基本原理是將黑白圖像或者單色圖像的各個灰度級匹配到彩色空間中的一點,從而使單色圖像映射成彩色圖像。對黑白圖像中不同的灰度賦予不同的彩色。值得注意的是,偽彩色雖然能將黑白灰度轉化為彩色,但這種彩色并不是真正表現圖像的原始顏色,而僅僅是一種便于識別的偽彩色。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真彩色圖像
百度百科-假彩色圖像
百度百科-偽彩色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