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映角度不同
1、“從業人員”主要從微觀角度反映單位用工狀況。
2、“就業人員”是從宏觀角度反映全社會就業狀況。
因此,在反映某個單位用工狀況時使用“單位從業人員”指標,反映全社會就業狀況時使用“就業人員”指標。
二、反應工作情況不同
1、就業人員之所以被廣泛用作宏觀經濟分析的就業指標,是因為它與經濟周期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反映宏觀經濟現狀及其走勢的變動。
2、而從業人員反映了一定時期內全部勞動力資源的實際利用情況,是研究我國基本國情國力的重要指標。
三、群體范圍不同
1、就業人員通常包括以下三類人:第一類是作為受雇傭者在企業、政府部門或家庭中工作并領取勞動報酬的人,這類人通常被稱為雇用就業者;第二類是在自己的企業中工作,以經營利潤為收入的人,這類人通常被稱為自營收入者;第三類是在自家的企業中工作但不領取報酬的人,這類人通常被稱為無薪家庭幫工。
2、從業人員指在各級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及企業、事業單位中工作,取得工資或其他形式的勞動報酬的全部人員。包括在崗職工、再就業的離退休人員、民辦教師以及在各單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員和港澳臺方人員、兼職人員、借用的外單位人員和第二職業者。不包括離開本單位仍保留勞動關系的職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就業人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從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