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把每年的5月31日定為(B)世界無煙日。
世界無煙日,是世界衛生組織在1987年創立的,現在每年的5月31日就是世界無煙日。
第一個世界無煙日是1988年4月7日。自1989年起,世界無煙日改為每年的5月31日。
世界無煙日的意義是宣揚不吸煙的理念。而每年皆會有一個中心主題,表示一個在該年在關于煙草和不吸煙方面特別值得關注的話題。
世界各地都會為響應而在當日舉辦不同類型的宣傳活動。
煙草燃燒所產生的煙霧是由7000多種化合物所組成的復雜混合物,其中氣體占95%,如一氧化碳、氫化氰、揮發性亞硝胺等,顆粒物占5%,包括半揮發物及非揮發物,如煙焦油、尼古丁等。
這些化合物絕大多數對人體有害,其中至少有69種為已知的致癌物,如多環芳烴、亞硝胺等,而尼古丁是引起成癮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