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用的含氯消毒劑:在水消毒、環境消毒、器具消毒等方面應用。漂白粉、84消毒液、二氯異氰脲酸鈉如億佳潔;三氯異氰脲酸如萬福金安消毒片、泰勝消毒片、文華消毒片。
同屬鹵族消毒劑的碘類消毒劑如碘酒、碘伏主要用于皮膚消毒,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主要用于環境與工器消毒。
2、二氧化氯:主要在水消毒、器具消毒、環境消毒、食品消毒等方面應用。有綠先鋒、奇露、華龍星宇、文華206、氧氯靈等。
3、醛類消毒劑:福爾馬林溶液與高錳酸鉀配合使用,主要用于熏蒸消毒,戊二醛主要用于醫療器械的消毒。
4、過氧化劑類消毒劑:常見的有過氧乙酸、過氧化氫、過氧戊二酸。 過氧乙酸用途廣泛,缺點是不穩定,對金屬的腐蝕性較大。過氧化氫主要用于空氣消毒、皮膚消毒、粘膜消毒。過氧戊二酸穩定性好于過氧乙酸和過氧化氫,但成本高,處于停產狀態,市場上基本見不到。
3、季銨鹽類:在交通工具、環境、工器具等方面消毒。有泰勝、優潔、優萊潔、萬福金安、綠緣保、瑞茛消毒液。
4、其他消毒劑:洗必泰、三氯生等,可以在衛生用品中添加如制作消毒濕巾、抗菌香皂、空調消毒之類;酚類消毒劑有來蘇爾、煤酚皂溶液,以前在醫院環境消毒用得多,一到醫院就能聞到來蘇爾的味道。
中草藥消毒劑提取出來成本高,殺菌活性也有待提高,需要與化學消毒劑混配;生物制劑如生物酶、噬菌體等,有特定的作用對象,不一定能廣譜消毒。
擴展資料
消毒劑應該選擇:具有廣譜、高效、速效、長效、無毒、無味、無刺激、無殘留,無二次污染等特點的環保型消毒劑。
消毒液誤區:
1、洗衣時勿將洗衣粉與消毒液混用。
許多人在用洗衣粉洗滌衣物時,喜歡加點消毒液,這使清潔和消毒的效果都大打折扣。洗衣粉多含有表面活性劑,如果將洗衣粉和消毒液混合使用,很容易發生化學反應,使各自的功效減弱。
若將含氯的消毒液與含酸的洗衣粉混用,會導致氯氣產生,當氯氣濃度過高時,會刺激人的眼、鼻、喉等器官,嚴重時還會損傷人的心肺組織,甚至危及生命。
除非家里有人患紅眼病、腹瀉、灰指甲、頭皮癬等或是婦女經期、產褥期以及嬰兒期,否則,完全沒有必要使用消毒液洗衣服。頻繁使用消毒液,不僅降低了人體自身抵抗力,還容易造成肝臟損害。
2、刷餐具時加入消毒液殺菌。
日用品的消毒無需通過消毒液就能做到。太陽紫外線的照射是最好的消毒劑;用肥皂水洗衣服也能完成殺菌;餐具則可采取在沸水上煮15—30分鐘的方式。
3、稀釋消毒液,涂抹輕微傷口。
同為消毒液,在產品分類上有“消”字號和“藥”字號兩種。如果處理傷口或給皮膚消毒,應使用“藥”字頭的產品;而“消”字頭產品僅用于預防消毒,沒有治療功效。
家庭處理傷口選用敷料莫隨意:家庭中可以選購一些已經消毒包裝好了的棉球、紗布等材料,對于淺表的傷口可以直接使用創可貼覆蓋傷口。
4、與其他日化用品混用。
曾有人將潔廁靈與消毒液混在一起清潔衛生間,以為能順便消一下毒,沒想到兩種藥劑混和后產生化學反應,排放大量氯氣,導致其當場窒息。專家建議,絕大多數消毒液最好參照說明書單獨使用。
避開使用誤區,正確使用消毒液還能預防感冒。
廚房用品,用化學藥液清潔總覺不放心。因此,有專家建議,像案板一類的廚房用品,不是木制的就是有暗紋的塑料材質。所以容易積存污垢和細菌,清洗的時候不妨采用熱堿水沖洗。
這是因為,堿水有去污和殺菌功效,可洗掉案板里的污漬。具體方法是去超市買回食用堿,加水稀釋隨即就制成了安全的除垢液,或者先直接把食用堿撒在廚房用品上,再加水擦,然后再用清水沖洗,如家里有人已患感冒需要嚴防傳染時,可以再配合濃度低的消毒液使用。
需要提醒的是,堿水對手部皮膚有刺激,建議在清洗的過程中,戴上手套,保護手部皮膚。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消毒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