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導演、影帝、影后、編劇獎
與奧斯卡獎的設置區別在于:戛納的演員獎,無主角、配角之分,戛納的編劇獎,無原創、改編劇本之分。
金棕櫚獎
金棕櫚獎前身為電影節大獎,乃是針對參加主競賽單元的20余部影片評選出的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與金獅獎、金熊獎并稱為電影節三大最高榮譽象征。
必須說明,短片單元還有一座金棕櫚獎,相當于奧斯卡方面的最佳真人短片。但約定俗成的金棕櫚大獎,僅指主競賽單元的那枚棕櫚枝。金棕櫚難于攻陷的程度毫不亞于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小金人。
亞洲首部獲得金棕櫚作品是1953年日本導演衣笠貞之助前輩的《地獄門》,華語電影唯一一部榮膺金棕櫚獎的影片為陳凱歌的《霸王別姬》與1993年,與澳大利亞女導演簡·坎皮爾執導的《鋼琴課》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