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勞動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簡寫IWD)全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United Nations women's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peace day),在中國又稱"國際婦女節"、"三八節"和"三八婦女節"。
1909年3月8日,美國伊利諾斯州芝加哥市的女工和全國紡織、服裝業的工人舉行規模巨大的罷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增加工資、實行8小時工作制和獲得選舉權。這是歷史上勞動婦女第一次有組織的群眾斗爭,充分顯示了勞動婦女的力量。斗爭得到全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婦女群眾的廣泛同情和熱烈響應,最后取得了勝利。
1910年8月,第二次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大會在丹麥舉行,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名婦女代表參加了會議。大會一致通過了蔡特金等提出的倡議:將每年3月8日作為國際勞動婦女的節日,以此加強國際勞動婦女的團結和爭取自由平等。
1924年2月下旬,在國民黨中央婦女部干部會議上,何香凝提議在廣州舉行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大會,由中央婦女部負責出面發起集會和游行示威,會后何香凝承擔了紀念活動的籌備事宜。1924年廣州 “三八”國際婦女節的紀念活動,成為中國首次公開的“三八”節紀念活動。
毛澤東主席曾提出“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句話的現實意義得到彰顯,平等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婦女在社會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在各行各業發揮著作用,也得到了相應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