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承包的是基本農田,建養殖場是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行為,如果是其它農業用地的,需要向發包方或者鄉(鎮)人民政府進行申請。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六條規定,非農業建設必須節約使用土地,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占用耕地建窯、建墳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礦、取土等。
禁止占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
擴展資料: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土地承包經營期限為三十年。”
可知,在集體土地上是可以進行畜牧業養殖的,但是集體土地又分為基本農田和非基本農田。
如果擬占用的耕地屬于基本農田,則一概不得占用建養殖場。根據《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第17條關于“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建窯、建房、建墳、挖砂、采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破壞基本農田的活動”。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占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和挖塘養魚”等規定可知,基本農田只能用于糧、棉、油、蔬菜等種植業生產,而不能用于養殖業。?
如果擬占用的耕地屬于非基本農田,則在符合《畜牧法》規定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用于建養殖場。《畜牧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國家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和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發展規模化、標準化養殖。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安排畜禽養殖用地。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按照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立的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用地按農業用地管理。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用地使用權期限屆滿,需要恢復原用途的,由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土地使用權人負責恢復。
在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用地范圍內需要興建永久性建(構)筑物,涉及農用地轉用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辦理。”
據此,如果涉事土地所在鄉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擬占用的耕地列為畜禽養殖場用地的范圍,有關養殖戶就可以直接在其上建立養殖場,無須獲得建設用地的審批(但興建永久性建筑物、構筑物除外)。
當然,具體養殖場的設立還需要符合《畜牧法》和《動物防疫法》的有關規定。?
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在其聯合下發的《關于促進規模化畜禽養殖有關用地政策的通知》中指出:“要求各地在土地整理和新農村建設中,可以充分考慮規模化畜禽養殖的需要,預留用地空間,提供用地條件。
任何地方不得以新農村建設或整治環境為由禁止或限制規模化畜禽養殖;”“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和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按照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興辦規模化畜禽養殖所需用地按農用地管理,作為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用地,不需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其他企業和個人興辦或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和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聯合興辦規模化畜禽養殖所需用地,實行分類管理。畜禽舍等生產設施及綠化隔離帶用地,按照農用地管理,不需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管理和生活用房、疫病防控設施、飼料儲藏用房、硬化道路等附屬設施,屬于永久性建(構)筑物,其用地比照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管理,需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另外我們從國土資源部制定的《全國土地分類》規定可得知:養殖用地屬于農業用地,其上建造養殖用房不屬于改變土地用途的行為,占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從事養殖業不再按照建設用地或者臨時用地進行審批。
應當充分尊重土地承包人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只要不破壞耕地的耕作層,不破壞耕種植條件,土地承包人可以自主決定將耕地用于養殖業。
綜上可知,在集體土地上辦理養殖場,不能一概而論,要區分集體土地的性質,和所需要建筑物的性質,還有其他一些情況。綜合判斷之下,才能得出結論。
二、對于興建養雞場等農業設施占用農用地的,不需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但要求規模化畜禽養殖的附屬設施用地規模原則上控制在項目用地規模7%以內(其中,規模化養牛、養羊的附屬設施用地規模比例控制在10%以內),最多不超過15畝。
養雞場等農業設施的申報與審核用地按以下程序和要求辦理:
(1)經營者申請。設施農業經營者應擬定設施建設方案,方案內容包括項目名稱、建設地點、用地面積,擬建設施類型、數量、標準和用地規模等;
并與有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協商土地使用年限、土地用途、補充耕地、土地復墾、交還和違約責任等有關土地使用條件。協商一致后,雙方簽訂用地協議。經營者持設施建設方案、用地協議向鄉鎮政府提出用地申請。
(2)鄉鎮申報。鄉鎮政府依據設施農用地管理的有關規定,對經營者提交的設施建設方案、用地協議等進行審查。
符合要求的,鄉鎮政府應及時將有關材料呈報縣級政府審核;不符合要求的,鄉鎮政府及時通知經營者,并說明理由。涉及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經營者應依法先行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承包農戶簽訂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
(3)縣級審核。縣級政府組織農業部門和國土資源部門進行審核。農業部門重點就設施建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承包土地用途調整的必要性與合理性,以及經營者農業經營能力和流轉合同進行審核,國土資源部門依據農業部門審核意見.
重點審核設施用地的合理性、合規性以及用地協議,涉及補充耕地的,要審核經營者落實補充耕地情況,做到先補后占。符合規定要求的,由縣級政府批復同意。
因此,建設養雞場等農業設施,不僅需要與村委會達成用地協議,還必須依法履行以上審批程序。經營者在建設和使用過程中,要堅持農地農用的原則。
按照協議約定使用土地,不得擅自或變相將設施農用地用于其他非農建設,不得改變直接從事或服務于農業生產的設施性質,不得擅自將設施用于其他經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百度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