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工具:蠶繭、大鐵鍋、熱水、紡車、紡錘、筷子
蠶繭的手工抽絲方法:
1、把一個盛滿水的大鐵鍋煮沸騰,先把蠶繭放進沸水里煮。
2、然后用大網勺等工具不斷攪拌熱水里的蠶繭,隨著水的滾動,直到蠶繭變得越來越松軟。
3、鍋里的水變成黃色(蠶蛹湯)時,就可以撈起來了,放在旁邊干凈的熱水盆里。
4、在旁邊干凈的熱水盆浸泡幾分鐘,注意把蠶繭壓到水底,不能讓蠶繭浮在水面。
5、用筷子在水中一個方向用力攪拌,就可以纏繞上水中散出來的絲頭,向上提拉就可以抽出絲來。
6、抽絲過程力氣不能太大,否則會把絲抽斷。
7、把一把絲頭掛在下圖所示的收攏器上。
8、經過收攏的絲頭纏繞到旁邊的紡錘上。
9、另一位工人用手搖大紡車帶動紡錘,把絲線都纏繞到一起。
10、紡錘上粗抽的絲線還比較散亂,還需要用小紡車再纏繞一次。
11、小心纏繞到小紡錘上的絲線如下圖,蠶繭抽絲的工作就完成了。
擴展資料:
蠶繭的經濟衡量指標:
1、繭層率
指繭層重占繭重的百分比,是評定蠶繭等級的主要指標。繭層率愈高,絲量愈多。春繭的繭層率一般為22%~26%,夏秋繭為18%~23%。
2、繭絲長和繭絲重
指一粒繭能繅得的繭絲長度和重量。一般春繭繭絲長900~1500米,繭絲重0.35克~0.45克;夏秋繭繭絲長700~1200米,繭絲重0.22~0.37克。
3、解舒絲長和解舒率
均反映繅絲時繭絲從繭層離解的難易程度。解舒絲長是繅絲過程中繭絲每接頭1次可連續繅取的平均絲長(米)。解舒率是解舒絲長對繭絲長的百分比。解舒好則落緒少、出絲多、質量好;解舒差則落緒多、廢絲量增加、出絲率和生絲質量下降,繅絲時常因再次索緒而耗能大、成本高。
4、出絲率
指絲重占繭重的百分比,或用繭層繅絲率表示,是繭質好壞的綜合指標。出絲率的高低主要決定于上繭率、繭層率和解舒率等因素。鮮繭出絲率一般為14%~16%,高的可達19%~21%。繭層繅絲率是絲重占繭層重的百分比,一般為75%~85%。
5、繭絲纖度
表示繭絲粗細的程度。單位為旦尼爾,簡寫作“旦”或“D”,俗稱“分”或“條分”,即900米長的繭線重0.1克時為1個旦尼爾。旦尼爾數字愈大,繭絲愈粗。雜交種的繭絲平均纖度,一般春繭為2.8~3.3旦,夏秋繭2.0~2.7旦。
6、繭絲颣節
繭絲局部呈現的畸形現象,大多因吐絲中斷或繅絲過程中繭絲∞字形膠著部未離解而造成。颣節多會增加繅絲和織造過程中的斷頭,降低質量。
7、繭層分離細纖度
又稱微茸。是絲膠中的細纖維,其染色性能差,影響織物品質,是繭絲病疵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_蠶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