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達摩。
菩提達摩(Bodhidharma)南北朝禪僧,略稱達摩或達磨,意譯為覺法,據《續高僧傳》記述,南印度人,屬剎帝利種姓,通徹大乘佛法,為修習禪定者所推崇。
北魏時,曾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禪教。當時對他所傳的禪法褒貶不一,約當魏末入寂于洛濱。據《景德傳燈錄》在民間常稱其為達摩祖師,即禪宗的創始人。
著作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論》6種。
還有敦煌出土的《達摩和尚絕觀論》、《釋菩提達摩無心論》、《南天竺菩提達摩禪師觀門》等,大都系后人所托。弟子有慧可、道育 、僧副和曇林等 ,梁武大同二年圓寂,終年150歲。
擴展資料:
禪宗提倡“見心見性”,把禪定作為主要的修行手段。這個習慣最早來源于達摩。
據傳,達摩來到嵩山后,整日面壁靜坐,就連鳥兒飛到他的肩膀也不以為意,他的心早就已經進入了大徹大悟的極樂世界。這樣過了九年,直到慧可前來拜師才打破了這片寧靜。
剛開始時,慧可站立在大雪之中,可是達摩并不理會他,只對他說:“除非天降紅雪,我才為你傳法”。
慧可意識到這是達摩祖師在以禪語指點他,于是就飛快地用刀斬下了自己的左臂,于是殷紅的鮮血染紅了雪地。
達摩知道慧可有求于自己,原本驕傲自滿的心態已經克服了,就答應收他為徒弟,從此師徒之間心心相印,達摩的禪法也得以傳承下來。
后世的禪僧不管是修行方式,還是傳承佛法,基本上都貫徹了達摩禪定見心見性的特點,因此,達摩被奉為中國禪宗的始祖,禪門尊其為“達摩祖師”。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菩提達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