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原因是為了保護本國商品在國內市場免受外國商品競爭同時為了提高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貿易保護主義施行的根本目的為保護國內市場以促進國內生產力的發展。
貿易保護主義在限制進口方面,主要是通過征收高額進口關稅阻止外國商品的大量進口以及采取進口許可證制、進口配額制等非關稅措施來限制外國商品自由進口。出口方面則通過出口補貼、退稅等形式提高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擴展資料:
貿易保護的手段:
1、綠色壁壘。工業發達國家以生態環保為借口,憑借其經濟和技術的壟斷地位,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環保措施和高于發展中國家技術水平的環境質量標準,以此作為市場準入的條件,對本國市場和工業形成保護。
2、技術壁壘。發達工業化國家憑借經濟和技術優勢而制定的技術規范、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以及由此而衍生的認證標準、評審程序和認證在增加非發達國家食品制造商的成本的同時對缺乏技術分析手段的食品實際上構成了禁止進口令,進而影響相關產品的貿易。
3、貿易管理。貿易管理是在新貿易理論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新的貿易政策理論,是基于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而提出的一種政策分析,適用于發達國家對其戰略性產業發展的保護,通過政府對貿易活動的干預,達到改變市場結構或環境,提高本國企業的競爭能力。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貿易保護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