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石的分子像搭架子似地連在一起,中間形成很多空腔,內部會存有大量的空氣。加熱時,空氣逸出產生氣泡,就避免了液體自身難以產生氣泡而過熱現象,從而可以防止暴沸。
簡單說就是因為加熱時燒杯中的液體會向上沖,從而造成了一個個冒出來的“噴泉”,劇烈時甚至會濺出傷人,而沸石能夠有效的阻止液體的向上沖,使加熱時液體能夠保持平穩。
通常實驗只要2-3粒即可,使用過的沸石不能再用,一方面空腔已經被填,另一方面沸石也已被污染。
實驗中可以用具有多孔性的無釉碎瓷片或幾段一端封口的毛細管等代替沸石。
擴展資料
液體暴沸現象解釋:
1、當液體溫度達到其沸點變成蒸氣時,其蒸氣壓等于外界大氣壓。
2、在液體溫度達到甚至超過沸點時,若液體不沸騰,此時液體稱為過熱液體。
3、液體受熱的過程中,液體中會產生一些氣泡(氣泡可以是空氣或水蒸氣形成),如果是空氣形成的氣泡,其半徑比較大,內部的蒸汽壓和外界氣壓差不多大的時候,液體出現沸騰。
如果沒有空氣形成氣泡,那只能是水蒸氣自己形成氣泡。而水蒸氣的氣泡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開始的氣泡半徑很小,其蒸氣壓遠遠低于液面外氣壓,因此氣泡很難產生。就會出現即使達到了沸點,也沒有看到沸騰的現象。
4、過熱液體不穩定,若外部環境溫度突然急劇下降或侵入氣泡或雜質,此時液體會形成劇烈的沸騰、氣泡瞬間膨脹而使未氣化的液體飛濺并伴有爆裂聲,這種現象叫液體的暴沸。
5、暴沸有時在化學實驗中是很危險的,它可能會導致儀器爆裂、液體濺出而產生意外的傷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沸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