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不好得調節方法:
1.曝曬法,主要是針對需要更換新水的魚缸。現在人們更換新水都是選擇的自來水或者是井水,這類水質中有超高的二氧化氯含量,嚴重刺激著魚鰓的呼吸,影響魚兒的成長健康。所以在更換新水之前,都需要將新水暴曬幾天,祛除水中的二氧化氯,然后在進行換水。
2.可以在魚缸中,養殖適量的水草和田螺,是整個魚缸的生態環境更加完整。水草和田螺都有凈化水質的功能,都能較長時間的維護水質。為飼養者省去麻煩,也為魚兒提供一個健康的水質環境。
3.在不影響魚兒生長的前提下,可以在水中加入適量的除青苔素,清除水質中的青苔,還魚兒一個健康的家。
4.魚缸中必備的增氧設備,這是提高水中溶氧量的最好方法,也是保證魚兒生長需要的基本條件。
魚水質改良方法
加水是調節改良養魚水質的有效措施,通過加注新水,帶進氧氣、改善池水溶氧狀況。但加水的時間應選擇在晴天下午2—3時,加水量為魚池正常蓄水量的三分之一。
但在炎夏晴天的傍晚,魚池卻不宜加水,這是因為這時精養魚池水質濃,白天上下水層易生產氧差,午后上層水的溶氧飽和,下層水的溶氧光耗不長,加之水的熱阻力,上下水層不易對流,氧差值越來越大。
到了傍晚以后,表層水溫逐漸下降,池水因上下水層溫差縮小因而形成上下層水對流,溶氧量迅下降,魚類會因缺氧而浮頭。
如果在傍晚給魚池加水,會人為造成上層水溫急劇下降,上層水的溶氧大量逸出,加之水流作用,上下水層急劇對流時間提前,造成池水缺氧,魚類浮頭早,浮頭時間較長,易造成泛池死魚事件發生。
擴展資料:
一、建好池塘,配好設備。選擇水源可靠,無洪災,周圍無妨礙物。池塘面積在6-8畝,水深1.8畝,池底要平。魚種池和成魚池比例為1:10。須配有水泵、增氧機、網具各一部。
二、科學搭配放養魚種。一是多種規格一次性放足,分批捕撈中期插放,套養魚種。方法是:每畝放養魚種100公斤,要放養多種規格魚種:
鰱魚0.3魚、0.1公斤及每公斤28尾的3種,鳙魚100克1種,魴魚每公斤70-80尾1種,草魚0.4公斤和每公斤75尾各一種,鯽魚每公斤120尾,鯉魚每公斤40尾,羅非魚每公斤150尾,共10種,前四種與后六種比例為5:5。每畝水面應配1.5平方米的魚種網箱,每箱300尾。
三、合理投料、施肥。基肥多施,每畝需1000公斤堆肥;追肥勤施,5月份底前完成全年施肥量的60%,潑灑施放,原則是多次少量,水質要求肥、活、爽。5-6月魚類開始旺食,應大量投草,按照囤塘量,每公斤草食性魚每天投給1.2公斤。精料一般以喂羅非魚為主,方法要精細,按魚體重量的5%投喂。
四、加強魚病防治。草魚種放養前每注射0.3—0.5毫升的出血病免疫苗。6月份前開始半個月內,池內以生石灰消毒,用量為15公斤兌水潑灑。5月和9月以1ppm漂白粉全塘潑灑各一次,7月、8月以0.2ppm敵百蟲各遍灑一次。
五、適時捕撈。6月底捕撈第一次,減少池塘的負載量。捕取0.5公斤以上的鰱、鳙魚和1.5公斤以上的草魚。一般一個月捕撈一次。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養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