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是martensite start的縮寫,指的是馬氏體轉變的起始溫度,是奧氏體和馬氏體兩相自由能之差達到相變所需的最小驅動力(臨界驅動力)時的溫度。
Ms是martensite finish的縮寫,指的是馬氏體轉變終了溫度。
Ms和Mf值不是固定的,隨著鋼材中的合金元素成分而改變。
擴展資料:
馬氏體轉變的主要特征為:
(1)宏觀形狀效應。不但有體積變化,而且有形狀變化。如圖2所示,在母相的自由表(平)面上,轉變成馬氏體的那塊面積發(fā)生一定角度的傾斜,并仍保持為平面。
由此帶動鄰近的母相呈山峰狀凸起(另一側下凹),原始態(tài)表面的直線刻痕轉入新相后仍為直線,在界面處不斷開,保持連續(xù)。
(2)非擴散。生成相與母相成分相同,以共格或半共格界面為生長相界面,故不存在相界面遷移的熱激活機制。形核率和長大速度皆與擴散型轉變的熱動力學處理結果顯著不符。
(3)慣習現(xiàn)象。生成相的片、板的空間取向不是任意的,而是平行于母相的某個晶面(稱為慣習面)。作為母相的一個原子面,慣習面在相變過程中既不畸變,也不轉動,是不變平面。
局部作進一步標注,a′b′ab面發(fā)生轉動,面積也有變化;但AB線段長度不變,方向也不變。作為母相的一個原子面,ABCD在相變過程中既無畸變,又不轉動,連位置都沒有變化(稱中脊面)。
a′b′c′d′和abcd兩面僅有平移,無畸變及轉動。慣習面是母相中與ABCD同族的晶面,馬氏體片只能在這族晶面的空間方位產(chǎn)生。
(4)不變平面應變。根據(jù)上述諸特征,如平面在相變后仍為平面、非擴散、共格性,尤其具有不變平面(慣習面),判定馬氏體轉變是以不變平面應變的方式(而不是界面原子熱激活躍遷的方式)進行晶格類型的改組。
(5)嚴格的晶體學關系。這是新相生長時遷移界面與母相共格的必然結果。鐵碳合金的面心立方(γ)→體心正方(α′)馬氏體轉變,為著名的K-S關系,即(111)γ∥(011)α′,[101]γ∥[111]α′。
(6)伴生特定的晶體缺陷亞結構。馬氏體中亞結構有位錯、孿晶和層錯三類,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馬氏體相變溫度,百度百科-馬氏體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