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特點不同:哥特式建筑特點是尖形拱門、尖塔高聳、大窗戶以及繪有圣經故事的花窗玻璃;羅馬式建筑特點是以拱頂為主,以石頭的曲線結構來覆蓋空間。代表建筑不同:哥特式建筑有米蘭大教堂、巴黎圣母院等;羅馬式建筑有比薩大教堂。
一、起源不同1、哥特式建筑(或譯作哥德式建筑)是一種興盛于中世紀高峰與末期的建筑風格,它是由羅曼式建筑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筑所繼承,起源于12世紀的法國,持續至16世紀。哥德式建筑在當代普遍被稱作法國式,哥德式一詞則于文藝復興后期出現,帶有貶意。
2、羅馬式建筑起源于10-12世紀,是歐洲基督教地區流行的一種建筑風格。羅馬式建筑原意為羅馬建筑風格的建筑,又譯為羅馬風建筑、羅曼建筑、似羅馬建筑等。
二、建筑特點不同
1、哥特式建筑的特點是尖塔高聳、尖形拱門、大窗戶及繪有圣經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設計中利用尖肋拱頂、飛扶壁、修長的束柱,營造出輕盈修長的飛天感,其中新的框架結構以增加支撐頂部的力量,予以整個建筑直升線條、雄偉的外觀和教堂內空闊空間,常結合鑲著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
2、羅馬式建筑常采用扶壁和肋骨拱來平衡拱頂的橫推力,羅馬風建筑窗戶很小而且離地面較高,采光少,里面光線昏暗,使其顯示出神秘與超世的意境,門窗上方均為半圓形。在藝術風格上,羅馬式教堂表現為堂內占有較大的空間,橫廳寬闊、中殿縱深,在外觀上構成十字架形。
三、代表性的建筑不同
1、哥特式建筑代表作有俄羅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蘭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國巴黎圣母院等。
2、羅馬式建筑代表作有西斯廷禮拜堂、圣彼得大教堂、圓形競技場、萬神殿、納沃納廣場、特萊維噴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