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東縣直屬惠州市管轄,不屬于其他區管轄。
惠東縣,隸屬惠州市。惠東地處廣東省東南沿海,與大亞灣、紅海灣相依,毗鄰香港、澳門、深圳特區和中海殼牌南海石化城,屬珠三角經濟圈。惠東歷來是粵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享有“嶺東重郡”、“粵東商埠”的美譽。
惠東依山傍海,風景秀麗,陸地總面積3527.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20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18.3公里,是廣東省的海洋大縣,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縣域。全縣轄13個鎮、1個街道和2個濱海旅游度假區。
惠東腹地寬廣、環境優美、資源豐富、文化深厚、潛力巨大,在中國大開放的格局中脫穎而出,先后獲得中國女鞋生產基地、全國象棋之鄉、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人口與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等15塊國家級金牌和省文化先進縣、省衛生縣城、省林業生態縣等12塊省級金牌。
擴展資料
惠東歷史沿革
今惠東縣轄境,在上古時期就有人類居住。新石器時代晚期先民就在此棲息生活。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南越后,置南海郡傅羅縣,縣治設在今惠東梁化,三國吳甘露元年 (265年)改傅羅為博羅。
東晉析南海郡,立東官郡,南齊時,東官郡治徒梁化。南朝梁天監二年(503年)改東官郡為梁化郡,郡治于梁化,博羅、欣樂、懷安縣同隸梁化郡。南朝陳禎明二年(588年)撤并欣樂、懷安兩縣,改名為歸善縣。
惠東境內的梁化作為古代縣、郡治所,歷經秦、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至隋初,成為古代南粵為數不多的“古縣名郡”,被譽為“梁化舊邦”“嶺東雄郡”。
民國元年(1912年)改歸善縣為惠陽縣。1949年5月,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在惠陽縣東部設惠東縣委。1949年10月13日,惠東全境解放,設惠東縣。同年12月惠東并入惠陽。1958年4月,惠陽縣再析置惠東縣。
1958年12月,撤惠東縣仍歸入惠陽縣。1965年7月又從惠陽析出,恢復惠東縣建制,隸惠陽專區。1970年10月惠陽專區改稱惠陽地區,惠東與惠陽、博羅、龍門縣及惠州市 (縣級)仍隸之。1988年1月國務院批準撤銷惠陽地區建制,設立惠州市,惠東縣隸惠州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惠東縣
參考資料來源:惠東縣人民政府-縣情概況
參考資料來源:惠東縣人民政府-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