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滴注臨用前稀釋,用量與濃度視病情需要而定,一般認為,當血鈉低于120mmol/L時,治療使血鈉上升在每小時0.5mmol/L,不得超過每小時1.5mmol/L。補鈉量(mmol/L)=[142-實際血鈉濃度(mmol/L)]*體重(kg)*0.2。待血鈉回升至120~125mmol/L以上,可改用等滲溶液或等滲溶液中酌情加入高滲葡萄糖注射液或10%氯化鈉注射液。
擴展資料:
氯化鈉 (Sodium chloride),化學式NaCl,無色立方結晶或細小結晶粉末,味咸。外觀是白色晶體狀,其來源主要是海水,是食鹽的主要成分。易溶于水、甘油,微溶于乙醇(酒精)、液氨;不溶于濃鹽酸。不純的氯化鈉在空氣中有潮解性。
穩定性比較好,其水溶液呈中性,工業上一般采用電解飽和氯化鈉溶液的方法來生產氫氣、氯氣和燒堿(氫氧化鈉)及其他化工產品(一般稱為氯堿工業)也可用于礦石冶煉(電解熔融的氯化鈉晶體生產活潑金屬鈉),醫療上用來配置生理鹽水,生活上可用于調味品。
氯化鈉的晶體形成立體對稱。其晶體結構中,較大的氯離子排成立方最密堆積,較小的鈉離子則填充氯離子之間的八面體的空隙。每個離子周圍都被六個其他的離子包圍著。這種結構也存在于其他很多化合物中,稱為氯化鈉型結構或石鹽結構?[4]??。
1.電解熔融態氯化鈉制取金屬鈉
2.電解食鹽水
3.與硝酸銀反應
離子方程式:
?
(其實質為Cl-的性質)
4.與濃硫酸反應(實驗室制氯化氫)
?
(concentrated代表濃,excess代表過量)
5.NaCl的檢驗
一:向氯化鈉溶液中滴入硝酸酸化過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氯化銀沉淀)產生,證明有Cl-。
二:用鉑絲蘸取少量溶液,置于酒精燈上灼燒,火焰呈黃色,可證含有Na+。
三:為了消除干擾,可取原試液加飽和氫氧化鋇至呈明顯堿性,這時大部分陽離子和PO43?、AsO43?等陰離子都將被沉淀。引入試液中的Ba2+應繼以碳酸銨除之,最后用灼燒法除去銨鹽。殘渣用水加熱浸取后,取溶液以HAc酸化,按1:8的滴數加乙酸鈾酰鋅試劑,并用玻璃棒摩擦管壁,如有檸檬黃色結晶形沉淀生成,示有Na+存在。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氯化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