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厝到廈門會展中心的海灘上都可以看見金門,金門在廈門的東面,下午到海灘看金門,順光,能見度好。
金門位于福建省東南海上,屹立臺灣海峽中,東距基隆198海里,東南距潮湖82海里,距高雄160海里,西距廈門約18海里,與大陸最近處為自馬山至角嶼,僅2310公尺。金門西面環海,環島多港灣口岸,可停泊船艇者計30余處,潮高水深。?
金門島原來一直歸福建管轄,自古與廈門屬于同一地區范疇,合稱“金廈”。
擴展資料:
金門全縣面積150.145平方公里,包括金門本島(大金門)、烈嶼(小金門)、大擔、二擔、烏丘、東碇、北碇、等十二座島嶼,其中金門本島面積為134.25平方公里。
金門島形中狹如錠(或是一根骨頭),島形似啞鈴,東西寬,南北窄,東西端較寬,東西長約20公里,南北最長處約15.5公里,中部狹窄處僅3公里,太武山雄踞東部,海拔253公尺。金門西面環海,環島多港灣口岸,可停泊船艇者計30余處,潮高水深。
金門的主要地形為起伏的花崗巖地形,島上最高峰為太武山(其高為253米,其上有“毋忘在莒”蔣中正的手書),雄勢雄偉,獨冠嶼上,近觀之若兜鍪狀,故名太武。其石紛糾縈紆若印章篆刻,又稱“海印”,隔海遠望,如仙人偃臥(仙人倒地臥不起之形),海上人因別呼之為“仙山”。
太武山之外,東有鵲山、鳳山、塔山;南有雙山、長安山、豐蓮山、太文山(古燕南山)、獻臺山、南磐山;西有矛山;西它雪鄐、虎山、天摩山、金山等等。
而古寧頭區、古崗區、馬山區與烈嶼區除有部分丘陵地形外,多為地勢平坦,紅土廣泛覆蓋之臺地,各區海岸則有花崗片麻被海水侵蝕而形成之崖面或平臺,以及發育良好之沙灘,巖岸沙岸交錯構成了金門多變的海岸景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金門